飲食健康★憂鬱症成因非單一!身心、社會皆有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憂鬱症成因非單一!身心 社會皆有關

往年的5、6月是梅雨季,陰雨連綿容易讓憂鬱症病患的情緒起伏加大。王媽媽(化名)長期失眠,有時胸悶,看內科、心臟科都查不出原因,只靠鎮定劑放鬆助眠。退休後看診才知得憂鬱症,服用抗憂鬱劑約1年,症狀明顯改善,慢慢回復正常生活。憂鬱症主要是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出問題。其實憂鬱症不只是心理問題,生理也可能有狀況,還需從社會層面給予病人支持。

憂鬱症成因複雜 與心理、生理、社會3面相有關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彥鋒表示,許多人以為憂鬱症是心情不好,其實成因複雜,必須從心理、生理、社會3個面向探討。生理方面,很多研究顯示,大腦內分泌、生理活動或結構變化,都與憂鬱症有關。

目前普遍被接受的是「單胺假說」,病人的情緒內分泌失調,主要是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出問題,新一代抗憂鬱劑,大多針對3者調節。憂鬱症也可能與遺傳有關,有些慢性病也會誘發憂鬱症,如甲狀腺功能低下、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

心理方面,人格特質有關鍵影響,包括成長經驗、兒時曾遭虐待或忽視、對負面情緒的察覺敏感、處理壓力的方式,都可能導致憂鬱症。女性又比男性風險高,可能與女性荷爾蒙有關。社會層面涵蓋家庭狀況、人際關係、職業功能等,及社福系統能否給予支持。當巨大壓力來襲時,若沒有足夠的社會支持系統,可能得憂鬱症或加重病情。

憂鬱症藥物治療 最常用用血清素回收抑制劑

診斷憂鬱症不容易,必須符合足夠多症狀,且持續時間夠久,同時嚴重影響到生活,如無法上班或上學。憂鬱症常見症狀,包括食欲變差、失眠、嗜睡、疲勞、無精打采等;還有與自主神經系統有關的生理變化,像頭痛、肚子痛、拉肚子;若合併焦慮症狀,會出現胸悶、心跳變快、喘不過氣,通常以老年病患較常有身體症狀。

藥物治療最常使用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約對半數病人有效,使用4至6周後若效果不佳再換藥;試過2種藥物後,約8成病患有療效。林彥鋒醫師強調,抗憂鬱劑並沒有成癮性,服藥後持續2個月未出現症狀,就算完全緩解。之後再觀察半年,無異狀便可停藥。

要避免憂鬱症復發,病患須遠離壓力源。由於憂鬱症病人容易「自動化思考」,較常見「把結果想到最糟」、「全有全無的思考」、「覺得別人生氣是因自己」、「只看到壞的一面」。要試著改變想法及處理壓力的方式,一旦又陷入情緒低谷,務必隨時回診。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止咳藥水,竟讓82歲的老翁差點猝死,黃姓老翁幾個月來容易疲倦,日前嚴重心律不整,竟差點猝死,家人趕緊送醫,抽血發現血中鉀離子濃度過低,緊急補充鉀離子後才穩定,進一步追查,元凶竟是市面上垂手可得的止咳藥水,釐清病因後,請老翁不再服用藥水,並輔以藥物治療,2個月終於回到...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餐飲業上班的郭先生,下午4點左右就結束工作,因為想趁年輕多打拼,因此下班後還有繼續兼差,一天工作時間長達16小時以上,睡眠時間大概只有4到5小時,久了之後,發現腸胃不舒服,就醫後發現有胃潰瘍,醫生建議,若吃飯時間還在工作,就吃點東西墊胃,工作緊張,大便會不順,因此用...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焦慮、壓力大,排便不順讓你腸腸出狀況?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調查上班族腸胃狀況,從受訪者工作與生活起居習慣發現,「4大偽國際作息亂象」,包括工作超時、夜不成眠、國際食差、排便不定。 睡眠時間越晚 腸胃問題越多 近5成上班族表示工作需要經常加班,每日工作超過12小時以上者...

閱讀詳情 »

什麼哈密瓜不只有種「哈味」還可以讓你流的汗都充滿這「哈味」? 原來是,根據dailymail的報導,澳洲心理學家史提芬(Ian Stephen)的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進化與人類行為》期刊中提出了一個關於汗水味道的研究。 研究團隊,隨機採集了43名男子的汗味,並找來9名女性嗅聞,結果發現類胡蘿蔔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