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應對長輩問候攻勢? 求生指南「必備錦囊」

應對長輩問候攻勢? 求生指南「必備錦囊」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返鄉過節時許多親戚朋友的問候,許多人都會感覺不知道怎樣面對回應才好,答這也不是答那也不是,本來應該是充滿喜氣與家人團聚的過年,反而變成想要迴避與壓力的社交場合。
破除「人比人氣死人」魔咒 怎麼解看這裡

諮商心理師陳劭旻說明,長輩與親戚的問候之所以會成為壓力,原因是很多對話容易出現不同的價值評斷,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的比較、或者是與社會普遍價值的比較,而讓人陷入不斷需要證明自己夠好的窘境。因為比較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怎麼說別人都可以要求更多,回答時不能夠直白回答自己真實的狀態,好像需要努力去證明自己已經「夠好」,而否則就得面對到「你不好」的否定。
例如還沒結婚的被逼結婚、結婚了被逼生小孩、生小孩後被逼問怎麼照顧、工作收入多少,達到一個階段都在被期待下一個階段。做為年輕一輩,對於被問候當然會感覺厭煩,但可能需要體諒有些長輩不是刻意刁難,而是他們並不習慣、也不知道如何關心晚輩,心中其實只是想問「你還好嗎?」,問出來的卻是「你有沒有做到什麼」。

心理師角度提供建議 三項應對親友指南

1.使用開放問句,少用是非句

比起問「你工作找到了嗎?」,「你最近的工作狀況如何?」更容易引發更多對話,也讓對方容易回答。如果對方是以是非句的方式詢問,而你願意與對方多一些對話,也可以試著讓對方知道改用開放句會讓你更願意回答,促進一段真正有溫度對話的發生。

2.面對不想要的對話,適當運用回避與稱讚

有些人的問問題的目的不是關心別人,而是希望透過對比呈現自己的優越,只是為了滿足自己而已。面對到這樣的人,比起積極證明自己做得夠好、讓關係變得很僵,還不如配合對方一下稱讚他,對方滿足了就會很快結束對話。如果不想要對話進行的話,直接離開、適度給自己一些空間休息也是好方法,強迫自己去配合容易產生更大的壓力。

3.比起等待不想要的對話,不如積極創造想要的對話

如果覺得對話進行的方式不喜歡,比起等待親戚自己轉換話題,更積極的方式去尋找相對比較喜歡、可以對話的親朋好友,開啟自己想要進行的話題,營造過年時屬於自己的舒適圈。

其實過年原本聚會的用意,是讓親朋好友有機會進行情感交流,只是方式不適當時反而造成壓力。因此不管是年輕一輩還是年長者,都可重新檢視一下自己如何調整,在難得碰面時讓真正的關心傳達給彼此,也讓過年重新成為一個連結關係的節日,而不是碰了面反而是壓力,淪為考驗家族關係的試煉。

【延伸閱讀】

虛弱、營養失衡、照顧問題多 補充「這些營養」超重要

放任血糖飆高不忌口 男子頭暈脫水險失明

寒假+年假 慎防「網路遊戲障礙症」上身!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92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七歲女童,從三歲起常反覆腹痛且合併食慾差、嘔吐等症狀,四處求醫卻未見好轉,不僅影響睡眠,也因吸收不良,整整兩年時間長不到1公分,比同年齡孩童少10公分,所幸日前轉至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就醫後,經膠囊內視鏡檢查終於確診為克隆氏症,施打生物制劑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早上起床,下背部僵硬、疼痛難受,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因為體內產生異常免疫反應而引起脊椎關節與周邊關節之慢性發炎,嚴重者會脊椎沾粘,甚至駝背而難直視前方。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中心陳得源副院長說,有些人會半夜痛醒,不只影響生活品質,還造成諸多日常不便,甚至影響職場表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87歲陳爺爺步伐穩健,走路還能倒退自如,一點都不像曾經腦中風的患者。女兒陳小姐回憶,當時請爸爸坐在馬桶上,替他擦手時,擦完把手放下,爸爸的手筆直無力垂下,就驚覺爸爸恐怕中風了。陳爺爺屬於缺血性腦中風,好在醫師緊急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治療,復原狀況良好,4天後就出院,就算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台灣醫療資源豐富,民眾不需要為生病就醫煩憂。不過,除了看診外,「正確用藥」也是重要環節。對此,台東馬偕紀念醫院藥師徐乃婷說明,民眾若無正確用藥觀念,隨意混用藥物,不僅會阻礙康復,更可能影響健康,呼籲大眾務必遵從醫囑。正確用藥不可忽 亂吃影響藥效增加藥物反應正確的用藥可治...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