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懷孕時發現「子宮肌瘤」怎麼辦?!來聽聽中西醫的觀點...這通常不會是造成不孕的主因!

文/洪郁鈞  採訪諮詢/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張致遠醫師‧珍仁堂中醫診所中醫師謝岳峰 攝影‧化妝髮型/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懷孕時發現子宮肌瘤,讓孕媽咪憂心忡忡,既便孕期中無法積極治療,卻也慶幸多數情況都能順利完成分娩。

懷孕時發現「子宮肌瘤」怎麼辦?!來聽聽中西醫的觀點...這通常不會是造成不孕的主因!

肌瘤位置關係大

得知懷孕時,心情常是既忐忑又興奮,但若此時產檢醫師透過超音波發現子宮肌瘤,往往會讓孕媽咪憂慮不安,一方面擔心危及胎兒,另一方面也害怕孕產不順利。子宮肌瘤顧名思義,為生長於骨盆腔內、自子宮平滑肌增生出來的瘤狀組織,因此又稱為子宮平滑肌瘤,大多為良性腫瘤,因為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而可能於懷孕產檢時才被發現。

懷孕時發現「子宮肌瘤」怎麼辦?!來聽聽中西醫的觀點...這通常不會是造成不孕的主因!

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暨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張致遠醫師表示,若將子宮比喻為房子,子宮肌瘤依其生長的位置可概分為三類,即垂掛在房子外(如:有蒂子宮漿膜下肌瘤或較為突出之韌帶內子宮肌瘤)、長在牆壁中(如:壁內肌瘤或較為突出沒入肌肉層之韌帶內子宮肌瘤)或長在房子內(如:黏膜下肌瘤),就症狀而言,連接子宮垂掛至子宮外的肌瘤通常較無症狀,也最不容易影響胎兒,只有在肌瘤長大、大到壓迫其他器官時,才比較可能有臨床症狀出現,如:壓迫到腹腔內胃腸道,就容易脹氣;壓迫到膀胱,就容易頻尿等。而若肌瘤長在牆壁裡(子宮壁中),通常症狀也不見得明顯,對胎兒的影響則視肌瘤長大時,方向是往子宮腔內突出或是往腹腔(子宮外方向)突出,若是往內生長,就可能因為佔用到子宮腔內空間而影響胎兒,並依位置與生長狀況增加胎位不正或早產等併發症的可能性,若往外長大,則出現壓迫效應,即壓迫到孕媽咪其他器官而所出現的不舒適症狀。第三種情況為肌瘤長在子宮腔內,此類型的肌瘤通常比較容易造成不孕或早期流產(例如:因長在子宮內膜上,造成著床不易,或是影響胚胎成長),順利懷孕後,也因為與胎兒共用空間,而有增加早產可能性或胎位不正的風險,但不致於造成畸胎或影響胎兒健康。

發現肌瘤仍可完成分娩

懷孕時發現「子宮肌瘤」怎麼辦?!來聽聽中西醫的觀點...這通常不會是造成不孕的主因!

張致遠醫師指出,大部分的子宮肌瘤都能與胎兒和平共處,並順利完成分娩,但因為受女性荷爾蒙刺激的影響,子宮肌瘤在懷孕期間多半仍會持續長大,容易讓孕媽咪的妊娠生活造成比較多的不舒服,例如:壓迫造成的不舒服、肌瘤成長過速而因養分供應不及而壞死發炎造成的疼痛或子宮早期收縮等。子宮肌瘤的疼痛通常是孕媽咪最難以忍受的不舒適,疼痛的發生總讓媽咪冷汗直流,懷孕中期,子宮肌瘤有時比較容易快速發展,造成疼痛的原因包含血液循環供應不佳,使血液輸送無法直達肌瘤深處而造成缺血壞死,或有蒂的肌瘤根部扭轉等所造成的疼痛,此時可請醫師協助開立安全的止痛藥物緩解疼痛。此外,即便懷孕時發現子宮肌瘤,也不盡然沒有機會自然分娩,唯必須視其生長狀況、位置與對胎兒的影響,方能做出判斷。

子宮肌瘤與不孕

張致遠醫師強調,許多女性經常誤會子宮肌瘤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事實上,除非是肌瘤生長的位置明顯對懷孕形成阻礙,否則通常不會是造成不孕的主因,臨床上,治療女性不孕,通常是在其他原因都排除後,才會進一步考慮處理子宮肌瘤來增加受孕機率,而若想懷孕前動手術拿掉肌瘤,一般也不會增加不孕的機會,除非是肌瘤深入子宮肌肉層太深,才有可能對子宮造成比較大的影響,否則多半不會因此傷害子宮而導致不易受孕或著床,只是手術過後,需視動刀位置避孕至少6個月以上,待傷口復原才能再次準備懷孕。

 

懷孕時發現「子宮肌瘤」怎麼辦?!來聽聽中西醫的觀點...這通常不會是造成不孕的主因!

※原文刊載於2017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導讀: 女性在懷孕初期症狀有哪些,在懷孕的第一個月裡不會感覺到胎兒的跡象,但是會出現一些異常的反應,告訴女性朋友你可能是懷孕了。  懷孕初期症狀如何注意 懷孕一個月的症狀並不明顯,女性懷孕一個月即會有所表現,那麼,懷孕一個月的症狀有哪些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懷孕一個月有什麼症狀。 1...

閱讀詳情 »

圖說:瘋世足!熱血球迷徹夜觀看球賽直播,過程中難免大啖美食,但若沒有節制,世足賽結束後,體重恐怕會增加4.3公斤。(取自維基百科CC授權,作者Renato Araujo/ABr)欣傳媒 finely.me瘋世足,小心體重也瘋狂飆升!睽違四年的世界盃足球賽開打,由於時差關係,超過半數的世足賽事轉播都是...

閱讀詳情 »

前總統李登輝的心臟裝有 11 至 13 個支架,以治療冠狀動脈狹窄問題。這些透過心導管手術安放的支架都是金屬材質,不但永久留在體內,之後有些檢查不能做,還有可能引發再狹窄。不過 2011 年新發展出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已經引進台灣,特點是在血管已經穩定撐開後,此模架會慢慢被身體分解吸收,解決...

閱讀詳情 »

腸道中棲息著數以億計的細菌,比如,益生菌和致病菌等,前者的作用在於平衡各菌群,維持腸道健康。但如果飲食不規律,人體抵抗力下降,這些益生菌就會轉變為致病菌,引起腹瀉、胃潰瘍等疾病。而經常打嗝、腹脹、放屁多而臭等現象,就是腸胃中的「髒東西」在作祟。 其他閱讀: 一定要收藏!112歲老中醫的臨終前提醒我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