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我們很少談論的抑鬱症狀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崔嫻編譯

任何一個曾經在交通中被堵過,或者在咖啡桌上碰過腳的人都知道憤怒可以多快從0升到100。大多數時候,生氣只是人類本性的一部分。但在某些情況下,持續的憤怒可能是一個更深層次問題的徵兆:抑鬱。

2014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憤怒——無論是公開的還是被壓抑的——實際上是精神健康狀況的一種常見跡象。心理學家認為,那些難以處理自己憤怒情緒的人有患抑鬱症的風險。專家甚至將這種精神疾病描述為“自我導向的憤怒”或“轉向內心的憤怒”。

我們很少談論的抑鬱症狀

紐約執業臨床心理學家Marianna Strongin說,“它並不總是看起來像抑鬱症,但它確實是。

研究表明,當憤怒是抑鬱等心理健康狀況的一部分時,它與“更嚴重的症狀和更糟糕的治療反應”有關。這就是為什麼Strongin鼓勵比平時更憤怒的人去尋求幫助,而不是置之不理。

她說:“病人會說他們注意到了,或者他們的朋友注意到了,他們罵得更多了。”“儘管他們是來發洩憤怒的,但當我們開始挖掘時,憤怒通常是抑鬱的一種症狀。”
與我們通常認為的抑鬱症患者感到悲傷或空虛不同,有些人更容易變得憤怒。Strongin說,這是因為感到憤怒往往比經歷更多鬱悶的情緒更容易。

“悲傷要難得多,”她說。“悲傷是一個階段,而憤怒是一個動詞——它在你體內流動。”因此,有時(抑鬱症患者)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不感到悲傷,因此,憤怒就會被觸發。
根據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數據,據估計,美國有1620萬成年抑鬱症患者,其中很多是18歲至25歲的女性。但是佛羅里達心理學家雪莉·本頓說,通常是男人表現出憤怒的症狀。

“他們的自然傾向傾向於孤立,”她說。隨之而來的是,人們需要從與他人的關係中抽身,即使是健康的關係。憤怒是這一症狀的次要症狀,因為痛罵通常是趕走人的有效方法。

因為男人經常把所愛的人推開,並完全掩蓋他們的抑鬱,這更有可能是致命的。哈佛醫學院的一份報告顯示,大約17%的男性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次嚴重的抑鬱症,而男性自殺的可能性是女性的4倍。

但這並不意味著女性不在經歷憤怒這種抑鬱的症狀。Elizabeth是俄勒岡州的一名藝術家,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她要求匿名。當她在一次會議上對一位同事厲聲斥責,打碎了前男友家的一扇窗戶時,她注意到事情已經失控。

現年29歲的Elizabeth說:“我媽媽以前說過,我看起來很生氣,我應該‘做點什麼’。”“我想我曾經有過抑鬱是一種軟弱的感覺,我再也不相信了,但這讓我在年輕的時候猶豫要不要實話實說。”

Elizabeth通過服用抗抑鬱藥和改變健康的生活方式來控制自己的病情和憤怒症狀。

她說:“大約一年前,當我還在與抑鬱症作鬥爭的時候,我就開始上瑜伽課了。我確實覺得瑜伽增強了我對自己身體和呼吸的意識,這有時可以幫助我擺脫恐懼。”

Strongin說,除了藥物治療、呼吸練習和鍛煉之外,寫日記在控制憤怒和找到患者抑鬱的根源方面也是一種有益的工具。她告訴她的病人寫下他們的消極想法,然後詢問他們,尋找他們所說的是真的證據。

“如果你的想法是‘我不夠好’,我會問,‘你怎麼不夠好?’”’”她說。“當你有不安全的想法時,用答案來跟進。”
但是無論你發現什麼工具有用,第一步都是尋求幫助。與心理健康專家交談可以幫助你控制抑鬱及其伴隨的症狀。

Strongin說:“只要有憤怒,就永遠不會只有憤怒。”“這總是不奏效的象徵。” 

Living With是一本指導你如何應對影響身心的各種狀況的指南。每個月,《赫芬頓郵報生活》都會通過提供故事、建議和機會來解決人們所面臨的非常現實的問題。二月份,我們將報導抑鬱症。你有什麼想和大家分享的經歷嗎?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資料來源:https://www.huffpost.com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疫苗打氣停滯,到底有多少疫苗即將屆期銷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下午公布最新估算,到3月底為止,預計包括莫德納、BNT以及AZ疫苗,將有56.4萬劑將屆效期。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直言「過期了。沒有辦法當然只好銷毀」、「我們寧願 要有剩,也不要...

閱讀詳情 »

每周一、二晚上10:15分民視《醫學大聯盟》本集主持人白家綺帶大家探討眼睛不容忽視的警訊有哪些以及保養眼睛的方法有哪些,節目日前邀請到梁佑南、陳為民、楊淨宇、查理分成兩隊一起競賽搶答,也邀請到了急診科張適恆醫師、眼科許粹剛醫師、黃淑惠營養師,為大家做精闢的解說。 ▲ 陳為民:看東西覺得需要花一點時間...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每個月調整一次防疫措施,在近期本土疫情又突然竄起後,原本外界期待的口罩進一步鬆綁沒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8)日正式宣布,4月1日至4月30日,除了強化特定娛樂場所的防疫作為之外,將維持現行口罩等防疫措施,不但唱歌時維持須戴口罩,能免戴口罩...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再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8)日公布國內新增12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4例本土個案及93例境外移入(55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表示,針對目前11條不明感染源的傳播鏈「起碼得再觀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