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我適合接種高端疫苗嗎? 打疫苗前必知6大重點

我適合接種高端疫苗嗎? 打疫苗前必知6大重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根據疾管署網站顯示,高端新冠肺炎疫苗(MVC COVID-19 Vaccine)是含SARS-CoV-2重組棘蛋白的疫苗之蛋白質次單元疫苗,用於預防COVID-19。本疫苗已通過我國核准專案製造。然而,接種前後有哪些注意事項?

接種劑量及間隔

1、目前依據疫苗仿單之適用接種年齡為20歲以上,接種劑量為0.5 mL。

2、接種劑次為2劑,間隔28天。

3、接種途徑為肌肉注射。

安全性及保護效果

1、本疫苗不含可複製之SARS-CoV-2病毒顆粒,不會因為接種本疫苗而罹患COVID-19,另依據本疫苗臨床試驗結果,亦顯示其安全性良好。

2、另依其臨床試驗結果分析顯示,免疫生成性與恢復者血清中和抗體數據,經與國外獲得EUA疫苗所產生的保護力關聯指標比對亦符於保護力標準。

接種禁忌

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者不予接種。

接種注意事項

1、發燒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宜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2、本疫苗不得與其他廠牌交替使用。若不慎使用了兩劑不同COVID-19疫苗產品時,不建議再接種任何一種產品。

3、本疫苗不得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COVID-19 疫苗與其他疫苗的接種間隔,建議間隔至少14 天。如小於上述間隔,則各該疫苗亦無需再補種。

4、免疫功能低下者,包括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對疫苗的免疫反應可能減弱。(尚無免疫低下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的數據)

5、目前缺乏孕婦接種COVID-19 疫苗之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而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孕婦感染SARS-CoV-2 病毒可能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孕婦若為COVID-19 之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具慢性疾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後,評估是否接種。

6、若哺乳中的婦女為建議接種之風險對象(如醫事人員),應完成接種。目前對哺乳中的婦女接種COVID-19疫苗的安全性、疫苗對母乳或受哺嬰兒之影響尚未完全得到評估,但一般認為並不會造成相關風險;接種COVID-19疫苗後,仍可持續哺乳。

接種後注意事項

1、為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作休息留觀15分鐘,離開後請自我密切觀察15分鐘,但針對先前曾因接種疫苗或任何注射治療後發生急性過敏反應之民眾,接種後仍請於接種處或附近留觀至少30分鐘。

2、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於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

接種後可能發生之反應及因應措施

1、本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可適度冰敷,請勿揉抓接種部位。常見的不良反應通常呈現輕度或中等強度,大部分於接種後7日內觀察到緩解或消失。

2、如有接種部位紅腫及硬塊發生膿瘍、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暈、心跳加速、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以做為診斷之參考,同時請醫師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

3、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罹患COVID-19的機率,但仍有可能感染SARS-CoV-2,民眾仍需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延伸閱讀】

免疫療法新選擇 挑戰擴散期小細胞肺癌存活期

小症狀大問題! 你所不知道的子宮內膜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1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國內疫情逐漸趨緩,但防疫刻不容緩!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資料顯示,這波疫情確診者以中高齡族群占比高,且幾乎都有慢性潛伏疾病;除了減少外出、戴口罩及勤洗手,若要提升內在防護,營養師表示,吃進去的營養素絕對是關鍵,抗疫三寶「CDP」,有助於提升抵抗力,避免受到病毒侵襲,「C」...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肺炎恐引發「隱形缺氧」,在不知不覺瞬間死亡,一度讓國內血氧機大缺貨,衛福部食藥署在今(2021)年6月28日至12月31日,開放輸入或帶入「醫療用血氧機」,每人1台為限,不須向食藥署申請,超過數量需申請專案進口,輸入或帶入「醫療用血氧機」轉賣,最高可處3年有期徒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從兩週、四週延長到六週,原有的生活、工作、學習模式被迫改變,疫情尚未緩解,確診與死亡人數不斷地增加,除加強防疫也要預防可能衍生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受疫情影響心理健康 年輕人與婦女是主要族群根據美國凱薩家庭基金會2021年3月發布的調查發現,美國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資料顯示吸菸者有較高的風險成為COVID-19的嚴重及死亡個案,包括從癌症到慢性呼吸道疾病。然而,即時「吸菸過量,有礙健康」等警語,醒目出現在香菸的包裝外盒,卻仍無法讓癮君子停止吞雲吐霧,可見戒菸除了決心與意志力,還需要專業的協助。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以社區心理衛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