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機、微波爐的輻射量會致癌嗎?醫師答案是…

輻射會致癌嗎?這是國人的迷思。醫師指出,輻射看不到、摸不到、聞不到,常引起民眾恐慌。但事實上,輻射是可以測量得到的,唯有過量才會有致癌的可能;而依目前法規:民眾1年接受1毫西弗劑量以下是安全的、是不會致癌的。

手機 微波爐的輻射量會致癌嗎?醫師答案是…

鄭孝義主任指出,低劑量輻射安全性高,不會造成癌症。(圖片提供/臺中醫院)

臺中醫院核醫科鄭孝義主任指出,輻射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原子粒子移動的型態傳送,常見的有無線電波、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超短波、X光等,其中有些能量比較高會將原子激發出電子的輻射,而稱作是「游離輻射」。

輻射2種效應 劑量過多傷害身體

在日常生活中這些游離輻射其實是很常見的,有來自地表的天然輻射,也有來自宇宙外太空的宇宙輻射,甚至我們吃的食物裡面都含有各種微量元素造成的輻射,在台灣地區1個人接受到的1年總輻射量約為1.6毫西弗(mSv)。

不過接受過多的輻射是對人體有危害的,輻射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是有2種效應。

1.確定效應:只要1個人接受超過一定劑量的輻射,就會出現各種輻射傷害的症狀。

2.機率效應:在輻射劑量沒那麼高的時候,並不會立刻造成人體有不適的症狀,但是會提高人得癌症的機率,劑量越高,得癌症的機率就越高。

目前國外研究發現,個人接受到的1年總輻射量超過200毫西弗以上,才會有明顯輻射致癌相關性的證據。

手機 微波爐的輻射量會致癌嗎?醫師答案是…

手機屬於屬於非游離輻射,基本上不會造成DNA損害。

醫學影像檢查 屬低劑量安全輻射

鄭孝義主任強調,一般人接受輻射的劑量,並不會高到產生第1種效應,除非是像核災現場有強烈輻射來源,才有這個可能 大部分的人比較擔心的是第2種輻射傷害,因為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各種影像檢查可以幫助我們對於疾病的診斷,比如像是X光、電腦斷層掃描、核子醫學影像檢查等。

手機 微波爐的輻射量會致癌嗎?醫師答案是…

目前的醫學影像檢查的輻射劑量多是屬於低劑量的輻射。(圖片提供/臺中醫院)

這些影像檢查都是帶有游離輻射的,會增加我們接受到的輻射總量。雖然輻射會引起細胞的DNA突變,不過人體細胞在受傷時,會有自我修復的機制,低劑量輻射(低於100毫西弗)會增加我們得癌症的機率是微乎其微的,而目前的醫學影像檢查的輻射劑量多是屬於低劑量的輻射。例如,電腦斷層頭顱只有2、胸部7、心臟16(單位毫西佛),但要注意的是,正子攝影8小時內應遠離小孩及孕婦,才是安全的作法。

手機、微波爐 屬非游離輻射

至於,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機、微波爐的輻射量是否會引起傷害?鄭孝義主任解釋,手機與微波爐屬於非游離輻射,就是電磁波它的粒子能量不足以造成生物組織的分子游離化。如靜電場、一般家庭用電的電場(功率頻率場)、廣播(收音機)頻率電磁場、微波、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基本上不會造成DNA損害。所以會不會罹癌,至今沒有很明確的答案。

另外,吃什麼食物可以抵抗輻射?鄭孝義主任認為,如果核災爆發,為了抵抗碘131,可以吃海帶、等。但如果是做過正子攝影這類核子醫學檢查,回家可以多喝水、多休息,加速新陳代謝,並且避免靠近他人。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61/690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讓世界瞬間靜止、聞名喪膽的COVID-19,主要影響呼吸系統,感染後的症狀從類似普通感冒、輕度流感到重症肺炎,可怕的是它會引起體內細胞激素風暴(又稱免疫風暴),讓宿主發生免疫系統出現防禦過當行為。避免病毒傷害 安內攘外是關鍵國泰綜合醫院營養組營養師李佩蓉說明,對人類而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東北季風報到,天氣慢慢轉涼,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或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來說,感受一定比別人深刻,這邊酸、那邊痛,身體好像比氣象台還要準確,究竟是為什麼呢?溫度下降使關節潤滑效果差 導致僵硬疼痛有科學證據指出,氣候的改變可能真的與關節痛有關,比如說氣壓變化、日夜常短變化、生物時鐘改...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賴以玲/台中報導】60歲的王先生在鐵工廠工作約30年,長期彎腰、搬重物,造成腰椎慢慢難以負荷,不只彎腰會痛、雙側下肢痠又 麻,睡到半夜還會抽筋,甚至嚴重到無法工作。 在嘗試保守治療約3年仍未見效果,經朋友介紹至醫院檢查後醫師發現除了骨刺,王先生還有椎間盤突出合併神經壓迫。後來透過微創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民國81年學,83歲的母親與肝癌奮鬥多年之後離開人間,長她2歲的父親由爽朗健談的退休企業家慢慢變為落落寡歡離群索居的孤獨老人,之後他周圍老友一個個消失的孤寂無奈,更使身為子女的我們深深感受到鰥寡孤獨是老人最難忍受的考驗。 好不容易等到我們家老二如願進入與老大同一所大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