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手腳不自覺抽動 小心恐是腦瘤引起

手腳不自覺抽動 小心恐是腦瘤引起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年約40歲女性有一陣子手腳常不自覺抽動,肢體也有點無力,看診時醫師診斷是癲癇發作,深入檢查顯示,她大腦長了顆約三公分大的腫瘤,腫瘤引發癲癇,造成手腳抽動與肢體無力,醫師換了數種藥物,好不容易先把癲癇控制下來,所幸經過腦瘤摘除手術,她的癲癇症狀終於緩解,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

為上述患者進行手術的成大醫院外科部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戴世煌分析,癲癇是大腦神經系統異常放電、漏電,刺激周邊組織所造成,大致可以分為大發作與小發作。大動作可能伴隨抽搐、口吐白沫、失去意識...等,也有患者會暫時恍神、手腳輕微抽動或有肢體無力現象,這些就屬於小發作症狀,臨床很容易受到忽視。

腦瘤、感染、代謝異常、電解質不平衡、內分泌異常、缺氧...等都可能誘發癲癇的發作。神經外科醫師所遇到的腦瘤患者,就有不少是以癲癇為最早表現症狀。

腦瘤治療與癲癇控制 兩者互有關聯

戴世煌醫師指出,腦瘤若長在大腦額葉、顳葉位置,便比較容易誘發癲癇。不少研究認為,對於出現癲癇症狀的患者,腦瘤的治療與癲癇的控制就好像「雞生蛋、蛋生雞」關係,兩者互相影響,當腦瘤獲得治療,癲癇就會跟著改善,同樣地,癲癇若得到控制,腦瘤手術預後也會比較好。

目前治療腦瘤以開顱手術為主,手術最大挑戰在於醫師必須將腦瘤盡量清除乾淨,但又要避免手術過程傷害周邊正常腦部組織,甚而造成神經功能損傷,這就得仰賴手術專業團隊的配合。

戴世煌醫師表示,以成大醫院開顱手術團隊來說,手術可運用螢光顯微技術,讓腫瘤無所遁形,提升腫瘤切除的精準度,過程中也能搭配術中即時導航、神經監測系統,隨時掌握神經功能變化,一出現異常,神經監測團隊同仁會立即回報手術醫師,讓手術過程中神經受損風險降到最低,增進病患安全。

正確選擇與使用抗癲癇藥物 減少發作頻率與改善生活品質

至於癲癇控制方面,目前有數種抗癲癇藥物可供選擇,患者若原本就有癲癇症狀,規律使用抗癲癇藥物,不只可避免大腦神經異常放電,持續傷害腦部細胞,病患也不用擔心日常生活或工作當中突然癲癇發作而衍生意外,對生活品質較有保障。

戴世煌醫師也提醒,腦瘤常見症狀也包括頭暈、頭痛、腦壓上升、神經功能受影響...等。當神經功能受到影響時,可能引起手腳無力、語言障礙、視力視野缺損...等症狀,民眾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務必提高警覺,盡速就醫,接受詳細檢查,才能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2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俄烏戰爭一觸即發,網路上出現不少「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以及有關台海情勢、第三次世界大戰,甚至有人推測將會發生核戰等危機言論;同時戰場上的恐怖和殘酷,難民逃亡無家可歸、烽火連天的血腥畫面在電視上反覆播送,令不少人心生憤怒、羞愧、罪惡、憂鬱的情緒,諮商心理師張顯蓓表示,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藝人「大S」徐熙媛與韓團「酷龍」成員具俊曄在今(8)日宣布結婚,成為今日新聞焦點。據報導,具俊曄將在明(9)日上午搭機飛抵台灣。指揮中心回應,國人配偶已開放入境。但如是訂婚、或是熱戀伴侶,有緊急或人道需求也可開放。有關跨國伴侶相關的入境需求,指揮中心還在討論中,開放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第26期疫苗追加劑預約將從明(9)日開始預約,下週(3月14日至3月20日)開始施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本期將提供123萬劑疫苗,其中AZ疫苗有2.7萬劑、莫德納89萬劑、BNT約24萬劑,高端6.7萬劑。本期符合接種資格者有510萬人左右。同時針對指揮中心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生活忙碌憋尿成習慣,長久下來不只影響泌尿系統,連帶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可能會升高。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解釋,憋尿會使膀胱脹大,讓細菌有機可趁,從尿道逆行往上跑到膀胱、輸尿管,再到腎臟造成腎盂腎炎,若嚴重感染恐出現腎功能衰竭,最後也會影響到心臟,把握4大護腎...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