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打疫苗後手臂痛炸 復健科建議緩解妙招

打疫苗後手臂痛炸 復健科建議緩解妙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民眾近期施打疫苗踴躍,不過不論是哪一種疫苗,接種後最常反應的症狀便是「注射部位疼痛」,打完疫苗之後,手臂相當有感,有人痛到無法舉起手臂,有人則是睡覺翻身壓到被痛醒。其實這並不一定是疫苗所導致,也可能太過緊張、焦慮等心理因素,針對手臂痠痛之症狀,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復健科提出幾項建議,緩解肩膀疼痛等症狀。

九成人打完24小時內手臂痛 自然復原不需特別治療

復健科周建文主任指出「疫苗注射後的肩傷害」(Shoulder injury related to vaccine administration,SIRVA) 通常就是疫苗注射後立即出現肩膀的症狀,據統計約有九成的病患是24小時之內即出現症狀,很少是超過三天才出現肩膀問題。而這些症狀90%會自然復原,不需要特別治療,疼痛也可在經醫師評估後,服用臨床上常見的止痛藥乙醯氨酚(Acetaminophen)例如普拿疼,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類藥物來緩解。

肌肉伸展降低疼痛 以不引發更嚴重疼痛為原則

復健科治療方法臨床上會以臨床理學檢查,確定骨關節疼痛的原因,醫師可藉由超音波導引注射消炎藥來降低發炎,後續搭配物理治療儀器幫助患者減輕症狀,最後衛教肌肉伸展及關節運動來幫助患者回復正常功能。

物理治療師張鈞渝建議適度的肩關節活動可伸展攣縮的肌肉群來降低疼痛,運動時以不引發更嚴重痠痛的輕度活動度為原則,例如舉高整隻手臂,手臂內收外展如擦大桌面的動作,肩膀內外轉等運動,每次10下,共五次,每次間隔20~30秒,約15~20分鐘。

因應Omicron新型變異株威脅持續,為維護長者及高風險族群健康,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疾管署提醒尚未接種第1、2劑之長者及其他 COVID-19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之族群,於其身體狀況較穩定時,請家屬協助陪同至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安排或指定之合約醫療院所,儘速完成接種。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副作用,通常輕微且於數天內消失,並隨年齡層增加而減少,擔心副作用者,可先與醫師討論,經諮詢、評估以選擇合適之疫苗接種。

【延伸閱讀】

打疫苗不適服止痛藥 這樣吃不傷肝腎

為何打疫苗會有新冠手臂? 專家解析mRNA疫苗的5副作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8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迎接開學日,你的孩子已經做好準備了嗎?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許維堅表示,經過長假以後,孩子的生活作息難免變得比較鬆散,加上面對新學期剛開始,環境變化加上新的人際關係建立,許多孩子身心恐怕承受不少壓力,雖然開學症候群並非嚴重身心異常,不過家長及老師還是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5歲林先生,105年第一次全身性癲癇發作,立刻送往奇美醫學中心急診,經詳細檢查,顯示右側額葉有3公分顱內動靜脈畸形。主治醫師開出3種抗癲癇藥物,才使林先生的癲癇獲得控制。陳志偉醫師建議林先生接受電腦刀,治療顱內動靜脈畸形。經過兩年追蹤,顱內動靜脈畸形已完全消失,而且3...

閱讀詳情 »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尿失禁」或「漏尿」常與老年人畫上等號,其實除了老年人因退化而造成漏尿症狀外,「應力性尿失禁」的症狀也常發生在年輕人,尤其是剛生產完的婦人、長期便秘或慢性咳嗽的患者身上。 骨盆腔底括約肌肉鬆弛是造成漏尿的主要原因,婦產科醫師郭安妮指出,「應力性尿失禁」是指患者在腹腔用力時,如:咳嗽...

閱讀詳情 »

50歲的吳女士過去2年多來都沒有嗅覺,原以為是嚴重過敏性鼻炎害的,但因為視力也越來越模糊,就醫後透過電腦斷層掃描才發現腦部長了1顆6到7公分的腫瘤,確診為「嗅溝腦膜瘤」,緊急開腦做腫瘤切除手術,切片檢驗為良性,術後即恢復視力以及找回嗅覺。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黃國烽表示,腦膜瘤起源於蜘蛛膜顆...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