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打造幼兒腸道健康.從均衡飲食開始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腸胃科主任黃清峯

父母養孩子,總怕孩子吃得少,尤其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胖嘟嘟,更是煩惱自己的孩子怎麼吃都吃不胖,是不是腸道吸收狀況有問題?然而,期待腸道吸收狀況好,應先從建立均衡飲食習慣開始!

一直以來,孩子胖嘟嘟或是瘦巴巴,總是被長輩拿來評斷父母會不會照顧孩子的依據,對養出瘦巴巴孩子的父母來說,內心其實也是充滿百般無奈,往往只能用「吸收不好」回應長輩的關心。

 

腸道.把守身體健康第一關

沒錯!吸收狀況好不好,與腸道健康有所關聯。當食物進入身體後,當中的營養素經過胃的消化處理,進入腸道,由腸道所分泌的酵素分解為小分子的葡萄糖、胺基酸和脂肪酸,再經由腸道黏膜細胞吸收進入血液,最後,藉由血液循環送到全身,提供細胞所需要的能量。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兒童腸胃科主任黃清峯表示,「營養是所有生理功能運作的基礎,正確且均衡自食物攝取營養,並讓健康的腸道吸收,可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作」。

打造幼兒腸道健康.從均衡飲食開始

特別是近幾年盛行「腦腸軸(gut-brain axis)」一說,他解釋,「大腦與腸道雖分屬身體不同部位,但透過免疫、代謝、內分泌與神經系統而有所交流,也就是說,腸道的健康和大腦的功能會互相影響,根據研究,腸躁症、緊張壓力、憂鬱症、自閉症等盛行率極高的身心疾病,都與「腦腸軸」有關。

 

滿1歲幼兒以一般食物為正餐

腸道健康很重要,而維護腸道健康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多元食物均衡攝取營養,讓腸道維持正常運作,並處於好菌多、壞菌少的菌叢生態。可是這對剛滿1歲的幼兒來說,是一件艱鉅的任務,畢竟剛從以奶類為主食的飲食模式,切換到跟成人吃一樣食物的模式,很難無縫接軌。黃清峯醫師指出,「如果副食品階段有循序漸進吃過多種食物,其實銜接成人飲食並不難,只要注意烹調時,把握將食物剁碎、煮爛或切小丁,讓孩子易於咀嚼吞嚥的原則即可」。

打造幼兒腸道健康.從均衡飲食開始

然而,有不少孩子在副食品階段的食用狀況不佳,進入一歲後,仍以奶類為主要營養來源,他建議,「父母應該更積極幫助孩子建立以一般食物為正餐的飲食模式,奶類則退居二線副食品」。

 

銜接成人食物不佳的過渡做法

對於滿1歲幼兒仍未能適應以一般食物為主餐時,不少家長因為擔心孩子營養不夠,於是繼續以奶類為主食,但這樣無法讓孩子攝取足夠的營養素,也會影響咀嚼吞嚥的能力發展。

打造幼兒腸道健康.從均衡飲食開始

黃清峯醫師建議,父母在過渡時期可以這樣做:如果1歲以上幼兒,依然1天吃5次奶,每次180 c.c.,早晚兩次奶的量不減少,但白天3次的奶量,每次各少15c.c.,這15c.c.就用多吃一口飯代替,以1週的時間訓練每次少15c.c.的奶量,到下一週時,再練習少喝15c.c.,多吃兩口飯代替少掉的30 c.c.,逐步減少奶量並累積飯量,用180c.c.除以15c.c.等於12週,也就是說,只要父母耐心花上數週的時間,總是能讓孩子白天喝3次奶的習慣消失,改以吃正餐搭配點心的飲食模式。

他說,「為符合兒童的營養及熱量需求,健康的飲食模式應為一天吃三餐加兩次點心,點心在兩餐之間供應,且與下一餐相隔兩小時,否則會讓孩子吃過點心,到正餐時間仍有飽足感而不想吃飯」。

 

 

打造幼兒腸道健康.從均衡飲食開始

※原文刊載於2020年05月號《媽媽寶寶》399期。

※原文連結

※延伸閱讀

偏食挑食怎麼辦? 寶寶餵食困難解決方案

食育養成從小開始【內涵篇】:食育內涵層面廣.自小培養好健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年來由於311福島事件,人們開始重視輻射暴露造成的癌病變,因此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手術的應用,必然成為未來的趨勢。懷孕的婦女有時也會遇到心律不整的問題,發作時由於考量到腹內胎兒,可以使用的藥物非常有限,因為荷爾蒙的改變,可能產生不斷復發的情形,對孕婦和胎兒造成生命的威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糖尿病年輕化!根據《台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2型糖尿病》顯示,75歲以上長者每2人便有1人為糖尿病患者,而20歲以下糖友也相較2008年增加4成。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胡啟民呼籲,台人主食以澱粉、醣類為主,飯後血糖易飆升,患者應全面審視「飯前與飯後血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老是拉肚子嗎?季節轉換之際,天氣忽冷忽熱,許多人出現頻繁腹瀉的症狀,以為是吃壞肚子或腹部受寒,但醫師提醒,無論是哪一個季節,只要腹瀉持續超過3個月,且經常伴隨腹痛、體重減輕或發燒等症狀,可能罹患連醫師都覺得難纏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嚴重時會提高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不可不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邁入高齡化社會,台灣長者接受老花眼鏡的視野準備好了,聽損觀念卻遠遠落後。台北榮民總醫院耳鼻喉部耳科主治醫師廖文輝表示,許多聽損者對助聽器輔助仍多有負面刻板印象,就算聽不清也不願面對,而產生溝通障礙、社交疏離。聽損長者逾100萬人 無症狀難察覺、失智風險高據世界衛生組織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