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抽神經後牙齦腫痛 醫:這項手術除病灶免拔牙

抽神經後牙齦腫痛 醫:這項手術除病灶免拔牙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45歲陳先生,左上顎側門牙曾經根管治療,多年後牙齦腫痛,評估後發現上排前牙為多顆相連的假牙,且有較長的牙釘,考慮到移除牙釘有牙齒斷裂的風險,不建議再次根管治療,進而安排顯微根尖手術。36歲翁小姐,右上顎側門牙曾經根管治療,一年後卻出現牙齦腫痛,再次根管治療後症狀仍然未改善,懷疑是根尖囊腫,安排顯微根尖手術;二位患者手術後症狀皆改善,牙齒得以保留。

根管治療後 清潔不當再次感染 

當牙齒因為蛀牙、外傷或牙周病導致牙髓感染時,會進行俗稱「抽神經」的根管治療,目的是移除感染,改善症狀並保留牙齒。抽完神經的牙齒還會感染腫痛嗎?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馬筠茹醫師表示,根管治療後的牙齒,若清潔不當或再次蛀牙,仍會發生腫痛的情形,若無法再進行根管治療或評估成效不佳,會改用顯微根尖手術,移除感染並保留牙齒。

再次根管治療 成功率約7成

馬筠茹醫師指出,根管治療後又出現症狀,通常表示根尖再次感染,可嘗試再次根管治療,成功率約7成。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如牙齒的構造複雜難以清潔、有粗大的牙釘難以拆除、根尖外的感染、根尖囊腫或是異物反應等,根管治療無法再次進行或效果不佳,會改用台南市立醫院牙科部馬筠茹的方式,移除感染並保留牙齒。

顯微根尖手術 成功率可達9成以上

馬筠茹解釋,根尖手術必需在局部麻醉下將牙齦翻開,刮除病變的組織、切除病變的根尖,進行根尖逆向填補,以防止根管再次感染。如果病變範圍太大,可能需要填補骨粉與放置再生膜,幫助根尖處骨頭的癒合。而顯微根尖手術是使用超音波器械,配合高倍數顯微鏡,讓手術的操作更加精細。相較一般手術器械的傳統根尖手術,成功率僅6成,顯微根尖手術的成功率可達9成以上。

馬筠茹提醒,顯微根尖手術也有限制,若牙齒的位置不適合手術、牙齒狀況不佳需拔除、或是患者健康狀況的考量等,醫師會進行檢查與評估,與患者討論合適的治療計畫與費用。馬筠茹醫師提醒,預防勝於治療,每天正確的口腔清潔,每半年定期檢查,發現問題盡早就診,才是保留牙齒的最佳方法。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9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導讀 “貝娜在傍晚離開我們,我們卻又陪伴她迎接黎明。貝娜,你看見了嗎?”昨天淩晨,溫籍臨床醫學博士、著名眼科醫生姚曉明做完姚貝娜捐獻的角膜移植手術之後,在微信朋友圈發出了這樣一段文字。 前天,歌手姚貝娜去世後,姚曉明為她做了眼角膜摘除手術,又連夜...

閱讀詳情 »

結直腸癌發病率在中國惡性腫瘤發病率中排名第三,並呈逐步上升的趨勢。據《醫藥日報》報導,來自美國頂尖癌症研究中心丹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維生素D可以通過加強機體的免疫系統,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維生素D也被稱為「陽光維生素...

閱讀詳情 »

我們常說,雙手是萬能的。的確,我們做絕大部分的事情都需要雙手,日常生活中各項瑣碎的事情也都少不了手。人的雙手佈滿著豐富的末梢神經和血管,它的敏感性超過了大多數的人體器官。因此,當人體有某些病理性變化,雙手也能顯現出徵兆來。 當你的手出現這三種信號時,要小心可能是預示某種疾病的前兆。 中青年手抖 甲...

閱讀詳情 »

最後擠出來的是什麼東西啦! 答案就是表皮囊腫表皮囊腫是一種良性皮膚附屬器腫瘤,又名角質囊腫,系毛囊漏斗部的囊腫,囊腔的上皮與毛囊漏斗部上皮相似,囊壁由內向外依次為顆粒層、棘層和基底層所組成,囊內含有角化細胞和鱗屑。囊腫就是長在體內某一臟器、囊狀的良性包塊,其內容物的性質是液態的。囊腫的症狀及分類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