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拒當直升機爸媽 讓孩子學為自己負責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拒當直升機爸媽 讓孩子學為自己負責

許多家長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當起所謂「直升機父母」,盤旋在孩子頭上,隨時待命,一發現有所短缺,立刻空降補給,毫不猶豫,恨不能一肩幫孩子挑起所有學習的擔子。多元學習的壓力,讓父母過度操心,直接介入孩子的學習,越俎代庖的現象,反讓孩子失去了很多學習與選擇的機會。 

知名作家、女星張鈞甯的母親鄭如晴表示,不單是越俎代庖,很多父母活在現代,卻扮演古代書僮的角色。孩子一通電話就讓家裡雞飛狗跳,昨天忘了帶聯絡簿,今天忘了帶畫畫的材料,讓家長疲於奔命。
 
張鈞甯忘帶運動褲 作家母拒當快遞
鄭如晴在著作《鑿刻家貌》提到,曾看到一名年輕的同事,會開到一半手機響起,一看是兒子的電話,立刻喊:「慘了!又忘記什麼了!」不久,只見她閃閃躲躲,一會兒人就不見了!原來她又要為兒子送東西到學校去了。對於孩子的健忘,父母非但不加糾正,予以機會教育,反而深怕孩子受罰,搶著到學校限時專送。所謂愛之適足以害之,就是這個道理。一聲呼叫就報到的父母,並未幫孩子解決問題,反而助長其東忘西忘,不負責任的惡習,因為天塌下來都有爸媽頂著。

有鑑於此,鄭如晴在兩個女兒入小學後,就言明在先,絕不做書僮跑腿到校送東西。有任何東西忘記帶,就準備領罰,休想請得動老媽,「而且我還會感激老師,替我約束孩子建立責任感」。
 
有了這番訓誡,兩個女兒在學校,即使忘了帶什麼,也從不敢打電話求救。張鈞甯在小三時,有一次悻悻然打電話回家,說她忘了帶運動褲,上體育課會被罰站在運動場。「那就站啊!誰叫妳忘記!」鄭如晴慢條斯理回答。「會......會很丟臉......鳴......鳴......全校都在看!」說著說著,她急哭了。「這樣妳才會永遠記得啊!」她知道再求也沒用,只好掛了電話。那個早上,鄭如晴耳邊一直響起她怕受罰而哭泣的求援聲。
 
孩子壞習慣養成 都是從小事開始
不捨是所有家長的通病,孩子看準了這個弱點,善加利用,知道有難父母擔,因此跟著有恃無恐,漫不經心,老師交代的話,左耳進右耳出。在學校或家裡,今天忘明天忘,都還可以補救。最怕的是積弊成習,將來進了社會,這一忘,可能把自己的整個人生都給忘「掉」。嚴格說來,一再忘記的背後,其實就是少了一份責任心,許多父母應該有這樣的經驗,孩子壞習慣的養成,都是從小事開始,稍一放縱或心軟,小事就衍變成大事。
 
堅持不做女兒書僮 才有更多時間當她朋友
古人告誠「慎德於小事」。就是說習慣的養成,始於細微末節之處,事不因小而忽略。過去堅持不做女兒書僮的結果,鄭如晴有更多的時間做她們的朋友。因為從小學會自理,她們凡事為自己負責後,做媽媽的就有更多的時間,進入她們的心靈。我們談個人性向、交友、人際關係、學業和未來。
 
鄭如晴很慶幸,時間是花在和她們聊天,而不是在教訓責備的敵對關係中度過。其實,她曾忍下不捨、曾力阻自己當直昇機媽媽的衝動,讓出學習之路給她們,路上或摔跤、或頭破血流,都是珍貴的成長經驗,無人可以替代。做孩子的書僮或祕書,只能幫一時,不能幫一世。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2000萬人,短短一個月累積1千萬新增病例,台大公衛學院表示,雖然確診病例不斷攀升,但值得注意的是,致死率下降,分析原因在於各國實施的檢測策略奏效。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今(12)日召開「新冠肺炎防疫科學說明會」,對COVID-19國際疫情...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再多一例自菲律賓返國的新冠肺炎確診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2)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為50多歲男性(案481),是在今年6月26日赴菲律賓出差,8月10日返國,在當地就陸續有腹瀉、畏寒症狀,...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因疫情被困在中國的「小明」們,回台灣的大門再多開一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2)日宣布,自8月13日零時起,開放國人的2至6歲(含)以下陸籍子女申請入境,並得由父母親陪同,入境後須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執行細節將由移民署與...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日本前首相森喜朗、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相繼訪台,皆享有「外交泡泡」外交豁免,免隔離、甚至免入境採檢,引發國內有批評聲浪指台灣防疫一遇到美日高官就「鬆掉了」。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2)日在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