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接種疫苗後竟突發性耳聾? 疫苗副作用中醫緩解別恐慌

接種疫苗後竟突發性耳聾? 疫苗副作用中醫緩解別恐慌

【NOW健康 黃育成/台北報導】目前全台接種Covid-19疫苗覆蓋率已超過5成,不過關於接種後的反應熱議不斷,1名36歲男性於今(2021)年6月注射疫苗後,突然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眩暈等症狀而緊急就醫,被醫師判定為「突發性耳聾」,有民眾擔心注射疫苗會出現相同副作用,收治該名患者的中醫師高資承表示,其發生率極低,且並非不治之症,民眾不必過於恐慌。


耳中風影響聽力功能 中西醫治療方式各不相同


高資承說明,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屬於耳鼻喉科的急症,如患者在3天之內做聽力檢查,有連續3個頻率的聽力下降超過30分貝,即為神經性聽力損失的耳中風耳中風的發生率在台灣約為10萬分之5至20,發病年齡大多介於40到60歲之間,且多發生於單耳聽力下降,鮮少有雙耳同時發生的情況,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眩暈、耳朵悶塞感等併發症狀。


目前醫界對於耳中風的致病原因仍沒有定論,僅有10%至15%的耳中風能找出原因,像是病毒感染、外傷或心血管病變所造成,西醫通常以抑制內耳發炎的類固醇藥物治療,搭配血管擴張及血漿擴張劑增進內耳循環,臨床上約3成患者可恢復一定程度的聽力;中醫則多半採傳統針灸合併內服中藥,針對耳朵附近的穴道,如耳門、聽宮、聽會、率谷等穴道進行針刺,但效果因人而異。


山元式新頭針療法改善耳中風 把握黃金期增加改善機率


另有結合中西醫治療原理的「山元式新頭針療法」,是由日本宮崎縣山元敏勝醫師所研發,在世界各地已廣泛使用近半世紀,有別於傳統中醫針灸,「山元式新頭針療法」是在與身體各部位相對應的刺激點上施針。高資承進一步表示,「山元式新頭針療法」對於中風後遺症、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帕金森氏症等,皆有良好改善,據臨床統計顯示,患者在耳中風病發後2周內接受山元式新頭針療法治療,改善機率逾7成6。


前述患者在注射疫苗後出現耳中風、耳鳴及眩暈等症狀,初步經西醫以類固醇治療後仍不見好轉,又透過友人的介紹,轉而接受山元式新頭針療法,高資承指出,在經過2個多月,每周2至3次、共12次的療程,該名患者的聽力已改善,眩暈、耳鳴等症狀也消失,並逐步回復以往的生活品質。


高資承提醒,雖然目前導致耳中風的原因不明,且秋冬時節是發病的高峰期,這段期間須特別留意,至於年輕患者罹病原因則常與作息不正常或生活壓力大有關,一旦出現單側耳朵聽力減退,或是完全聽不到的症狀時,應立即就醫診斷,把握發病2周內的黃金治療期。


更多NOW健康報導
▸腎結石不治療恐走上洗腎人生 內視鏡手術終結深層結石
▸耳鳴眩暈齊發威恐梅尼爾氏症作祟 內耳淋巴水腫是元凶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迎接端午節,許多人都喜歡吃顆粽子應景一下,但要小心,一顆美味的包餡粽子熱量高達五百至六百大卡,因此為了讓大家吃得健康,花蓮慈濟醫院營養科團隊特別設計「防疫冰粽」,教民眾製作應景的粽子,尤其面對疫情嚴峻階段,在家動手DIY做粽子,不僅美味健康,也不用出門更安全。防疫冰粽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端午佳節即將到來,尤其受到疫情影響,許多人處於居家防疫,這時在家吃粽子可得適量就好,否則吃過量恐造成身體負擔。國民健康署表示,北部粽、南部粽、粿粽和甜口味粽子等都是常見的市售粽子,其中像北部粽糯米會經油拌炒,再加入油蔥,用油量高,以吃下一顆傳統的粽子而言,就等於吃下60...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6月15日牛津AZ疫苗擴大施打即將展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劃,社區合約診所或接種站,年滿75歲以上年長者可以接種疫苗,但同是高死亡與重症族群60至74歲以上民眾,未列在優先族群名單外,今(11)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回應,要看75歲以上族群打多快,如果需求不高就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為協助紓解重症醫療量能,已採購複合單株抗體藥物,將提供具有重症風險因子的輕中度確診個案治療使用,以降低個案轉為重症需住院之風險,協助紓解重症醫療量能,6月中旬共計1,000人份,規劃分配於集中檢疫場所主責醫院,主治醫師評估後就可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