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推翻隔離室內皆病毒一說 台研究團隊論文受學界重視

推翻隔離室內皆病毒一說 台研究團隊論文受學界重視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雖然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台灣日漸趨緩,但WHO警示,全球仍處於第1波疫情中,若出現第2波疫情高峰,恐增加控制難度。台北慈濟醫院於疫情期間共收治17名案例,醫療團隊整理照護經驗分別投稿於國內外醫學期刊。


以內科加護病房主任蘇文麟為首的研究團隊於《微生物免疫感染》雜誌(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發表〈口罩和閉環呼吸機可防止負壓環境中COVID-19患者的病毒於環境擴散〉,此為針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間周邊環境的研究,結果顛覆疫情初期外國期刊所指「隔離病室內各個地方皆有病毒存在」的認知,引起學界重視。


一來考量外國期刊並未說明是否在提供病人戴上口罩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二來疫情初期,醫護人員在照護染疫病人時,經常陷入是否會被感染的擔憂中,因此為了確認病毒在染疫病人戴上口罩或插管狀態下是否仍有散布可能,研究團隊針對3位因新冠肺炎住院的病人進行環境採檢。


蘇文麟主任指出,在3個住院病人中,1人為重症、2人為輕症,從床欄、床墊、置物櫃、廁所門把、窗簾、病室出風口等周邊環境,到口罩、呼吸氣管路、透析液體、漱口水、肛門拭紙等潛在的病毒傳播途徑,1個病室約有16個點採檢。而負責採檢人員必須在每日病室清消前入內,換上個人防護裝備PPE後進入病室進行「環境採檢」,然後送到台北慈濟醫院檢驗室以「即時反轉錄酶聚合鏈酶反應(Real Time RT-PCR)」技術檢測是否有新冠病毒的RNA殘留在環境裡。


研究發現,在輕症病人持續戴口罩、重症病人插管的狀態下,僅在口罩內面、呼吸器接管的過濾器內接近病人端、密閉式抽痰管路內發現病毒存在,而周圍環境皆是乾淨、無病毒的狀態。蘇文麟主任說明,病人呼吸時,吸的是乾淨空氣,吐氣才會有病毒存在,所以透過口罩跟呼吸器過濾器來過濾病毒,便可有效防止病毒造成環境擴散。


此外,針對環境清潔消毒,醫療團隊則以1:10的漂白水清理病床周圍,以1:100清理病室地板,以保乾淨無虞。經此研究,研究團隊確定醫院常規的呼吸道防護以及環境清潔是有效阻隔病毒的良方,未來,前線醫護將能安心照顧病患,保障自身安全。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期用棉花棒掏耳朵 這習慣恐引發感染甚至耳膜破裂
▸北部粽PK南部粽熱量比一比 端午吃粽可別放縱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糞便潛血陰性別高興太早! 因為大腸癌不一定會出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鎂光燈下亮眼外形展現自信,四位大哥大姐同台告訴大家,戴上助聽器後,生活能更加多姿多彩。7年前,唐大哥突然左耳嚴重耳鳴,後來更是直接聽不見,退休的他不以為意,人際關係卻開始遇到問題,家人關係也出現危機。唐大哥回憶配戴助聽器前的生活,有時候講話變得很大聲,家人講話都聽不清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2019年歐洲腫瘤醫學會(ESMO)最新發表研究顯示,日本研發的新一代ALK陽性抑制劑,用於第一線治療ALK陽性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其中5成的患者無病存活期長達34.8個月,4年整體存活率高達6成4,這項研究為肺腺癌治療帶來嶄新的突破。ALK陽性肺癌易腦轉 找出變異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嚴重乾癬不只是皮膚疾病,更是全身性發炎疾病!研究顯示,嚴重乾癬患者平均壽命約短5-10年;不過,隨著新穎藥物的發展,乾癬治療已經邁入新世代,治療不僅可改善外觀,更有機會能減低三高、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等共病風險。乾癬是全身性疾病 注意紅疹、脫屑乾癬是一種慢性發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家人中風怎麼照顧?」、「該辭職嗎,沒薪水怎麼辦?」或「會二度中風嗎?」是許多腦中風患者及其家人心中的惶恐。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陳景寧秘書長指出,家庭成員中風是家庭額外壓力,而照顧者可能因缺少社會資源與照顧資訊,加上可能同時得面臨工作者、母親、女兒等多元角色,覺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