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推翻隔離室內皆病毒一說 台研究團隊論文受學界重視

推翻隔離室內皆病毒一說 台研究團隊論文受學界重視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雖然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台灣日漸趨緩,但WHO警示,全球仍處於第1波疫情中,若出現第2波疫情高峰,恐增加控制難度。台北慈濟醫院於疫情期間共收治17名案例,醫療團隊整理照護經驗分別投稿於國內外醫學期刊。


以內科加護病房主任蘇文麟為首的研究團隊於《微生物免疫感染》雜誌(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發表〈口罩和閉環呼吸機可防止負壓環境中COVID-19患者的病毒於環境擴散〉,此為針對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期間周邊環境的研究,結果顛覆疫情初期外國期刊所指「隔離病室內各個地方皆有病毒存在」的認知,引起學界重視。


一來考量外國期刊並未說明是否在提供病人戴上口罩的情況下進行研究;二來疫情初期,醫護人員在照護染疫病人時,經常陷入是否會被感染的擔憂中,因此為了確認病毒在染疫病人戴上口罩或插管狀態下是否仍有散布可能,研究團隊針對3位因新冠肺炎住院的病人進行環境採檢。


蘇文麟主任指出,在3個住院病人中,1人為重症、2人為輕症,從床欄、床墊、置物櫃、廁所門把、窗簾、病室出風口等周邊環境,到口罩、呼吸氣管路、透析液體、漱口水、肛門拭紙等潛在的病毒傳播途徑,1個病室約有16個點採檢。而負責採檢人員必須在每日病室清消前入內,換上個人防護裝備PPE後進入病室進行「環境採檢」,然後送到台北慈濟醫院檢驗室以「即時反轉錄酶聚合鏈酶反應(Real Time RT-PCR)」技術檢測是否有新冠病毒的RNA殘留在環境裡。


研究發現,在輕症病人持續戴口罩、重症病人插管的狀態下,僅在口罩內面、呼吸器接管的過濾器內接近病人端、密閉式抽痰管路內發現病毒存在,而周圍環境皆是乾淨、無病毒的狀態。蘇文麟主任說明,病人呼吸時,吸的是乾淨空氣,吐氣才會有病毒存在,所以透過口罩跟呼吸器過濾器來過濾病毒,便可有效防止病毒造成環境擴散。


此外,針對環境清潔消毒,醫療團隊則以1:10的漂白水清理病床周圍,以1:100清理病室地板,以保乾淨無虞。經此研究,研究團隊確定醫院常規的呼吸道防護以及環境清潔是有效阻隔病毒的良方,未來,前線醫護將能安心照顧病患,保障自身安全。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期用棉花棒掏耳朵 這習慣恐引發感染甚至耳膜破裂
▸北部粽PK南部粽熱量比一比 端午吃粽可別放縱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糞便潛血陰性別高興太早! 因為大腸癌不一定會出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坊芸報導)醫界盛事!亞東醫院心臟外科朱樹勳教授,於8月1日卸下長達16年的亞東醫院院長重任,正式將任務交給他40年前在台大醫學院的學生—林芳郁院長。在遠東集團徐旭東董事長的監交下,由第五任的朱樹勳院長,親手將印信交給第六任的林芳郁院長,堪稱「世紀交班」的交接典禮。朱樹勳院長是台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桃園楊梅區一名36歲民眾廖振鋒,七月時跌倒,當時並無任何不適症狀,就醫後回家休養,沒想到休養期間卻出現意識不清現象,甚至一度陷入昏迷,緊急就醫後,昏迷指數已達3,且檢查後發現腦部出現嚴重出血,經加護病房住院搶救後,仍回天乏術,不幸離開。 這名患者送醫後,經電腦斷層掃瞄後...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7月號)日前有業者將非食品級玻尿酸摻入賦活飲品中販售,被衛福部依「成分尚未釐清」要求預防下架,這才讓民眾了解到,原來玻尿酸是有等級區分的。「玻尿酸(Hyaluronic Acid, HA)又稱透明質酸或醣醛酸,是存在於人體的結締組織及真皮層中一種透明膠狀物,為提供肌膚緊實度及彈性的關鍵角色...

閱讀詳情 »

根據統計,台灣有超過三成的人飽受便祕之苦,不少民眾更為此嘗試各式各樣的偏方跟保健食品。但是在尋求改善便秘的方法之前,可能了解的是為什麼會便祕呢?其實歸根究柢,是因為腸道變得遲鈍、蠕動力下降所造成的。想讓腸道恢復以往的敏感度,可以尋求以下方法: 1.補充水果酵素跟益生菌補充酵素可以幫助食物的分解、促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