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北部粽PK南部粽熱量比一比 端午吃粽可別放縱

北部粽PK南部粽熱量比一比 端午吃粽可別放縱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多數人端午節吃粽要求內餡豐富,營養師提醒越美味的粽子往往熱量爆表。台中慈濟醫院營養科主任楊忠偉表示,粽子雖然好吃但仍要節制,慢性病人更要注意,吃粽子除了要慎選食材,烹調方式也要注意,包生米的水煮粽,熱量比拌炒後包半生米蒸煮的粽子低,像是南部蛋黃粽熱量就特高,慢性病人要小心。


北部粽PK南部粽熱量比一比 端午吃粽可別放縱

▲粽子的食材與烹煮方式不同,熱量也會有差別。(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張先生發現慢性腎臟病前,最愛包蛋黃與滷肉塊的南部粽,每餐都要吃上1、2顆。生病後,現在碰都不敢碰,錯過端午好失落。營養師楊忠偉指出,慢性病人想開心吃粽過端午,必須挑剔一下。慢性腎臟病友因無法代謝高磷、高蛋白食物,建議不要選五穀雜糧、蛋黃和肉類過多的粽子,改吃白糯米粽或是客家粄粽較好,份量1天1顆最剛好,吃多反而影響腎功能指數控制。


糖尿病朋友要也要注意醣類攝取,楊忠偉說明,糯米支鏈澱粉含量高,升糖指數也越高,容易讓血糖上升。建議糖尿病病友先吃足量青菜,再用全穀雜糧粽取代糯米粽,而且不要添加過多沾醬,1天最多也是1顆粽就好。台灣粽子種類多、口味推陳出新,無論健康與否都不能肆無忌憚大吃。對一般大眾而言,傳統粽平均180克,熱量就高達550大卡,相當於2碗白米飯熱量。建議把粽子當正餐,再搭配時令蔬菜,如夏天盛產的竹筍,不論煮湯、清炒都爽口,這樣開心吃粽,更能吸收身體所需營養。


北部粽PK南部粽熱量比一比 端午吃粽可別放縱

▲慢性病人端午吃粽子前,要注意是否合適自己的身體狀況。(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


楊忠偉營養師也提醒,粽子多以糯米為主,胃不舒服或消化不良的人,要細嚼慢嚥、酌量或與朋友分食,才能享受粽子美味,又不會造成負擔,而慢性病人更要為自己打造屬於個人的健康粽,才能開心過端午。


更多NOW健康報導
▸長期用棉花棒掏耳朵 這習慣恐引發感染甚至耳膜破裂
▸消基會抽檢網購抗菌乾洗手 全數不合衛生法規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糞便潛血陰性別高興太早! 因為大腸癌不一定會出血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流感發威!根據疾病管制署疫情監視資料顯示,近2周共新增256例流感確定病例,其中13例死亡。年紀最小的死者為一名3歲女童,因流感併發心肌炎,緊急送醫,隔天即不治;另外一名72歲婦人,本身罹患慢性腎疾、C型肝炎以及心臟病,因抵抗力較差,雖然接種疫苗,仍不幸往生。疾管署副署...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天冷,仍有登革熱疫情!疾病管制署公布上2周國內新增5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及9例境外移入病例,本土病例分布於屏東縣2例、台南市3例,其中台南市為家庭群聚感染。該署表示,雖然近日氣溫降低,但南台灣仍有登革熱零星病例發生,顯示感染登革熱的風險仍然存在,呼籲民眾務必落實孳生源清除...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檳榔、香菸及飲酒的普及,讓台灣口腔癌發生率遠高於歐美國家,加上復發率高,往往讓患者對治療失去信心,而錯過治療時機。不過,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和腫瘤中心研究團隊近期針對口腔癌治療後的預後因子做研究,發現青壯年預後狀況並沒有比較差,反而是所有年齡族群中最好的,呼籲患者應勇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高齡90歲的張阿嬤,去年左腳大拇指的皮膚突然裂開,以為只是太冷凍傷,不以為意;不料,其他三隻腳趾頭也陸續出現裂傷,到醫院求救,醫師看到深可見骨且已發黑的傷口,建議腳踝以下截肢,讓阿嬤差點昏倒。轉至雙和醫院診治,確診為血管阻塞,透過高壓氧療程,目前已康復,免去截肢的險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