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提升憂鬱青少年求助行為 從認識憂鬱症開始

提升憂鬱青少年求助行為 從認識憂鬱症開始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為了讓青少年能透過自身情緒,了解並檢視憂鬱症,可望能借鏡國外ADAP課程在台灣推行!2017年12月發表於美國公共衛生期刊的青少年憂鬱症覺知計畫ADAP,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培訓授課講師進行連續兩到三次的課程教學,讓青少年學習辨識憂鬱症狀,進而幫助臨床上診斷和治療。

評估青少年對憂鬱症認識 展開覺知計畫研究

青少年憂鬱症覺知計畫超過8萬名高中生參與,研究分析2012至2015年間,位於五個州中的54所高中,共6679名學生資料,其中2998名為進行ADPD課程則作為對照組,受試者於課程前、後、結束後四個月,針對四個月青少年憂鬱知識問卷及報告和意圖行為量表進行填寫,且評估對於憂鬱症知識和心理健康汙名化的改善情況。

接受ADAP課程學生 佔16%因憂鬱症願尋協助

結果發現,接受ADAP課程的學生,在附有17個問題的青少年憂鬱知識問卷中,正確率達80%以上,即使課程結束四個月,仍超過54%的學生被視為了解憂鬱症,高出對照組36%;另外,在賓州約克郡完成兒童和青少年服務評估線上調查的201位學生中,佔16%學生接受課程後,都曾因憂鬱症等其他情緒困擾尋求協助,且詢問是否需要治療,佔19%的學生表示需要,其中44%的學生在完成ADAP後的四個月內接受治療。

建構同儕網絡 讓青少年能自助也助人

青少年往往對憂鬱症不了解,甚至因為不知道如何表達,加上師長對於青少年情緒起伏早見怪不怪,導致錯失早期輔導機會;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董旭英建議,國內可效法ADAP課程,尤其是國中階段,青少年發現問題時,多和同儕苦訴,這時可建構同儕支持網絡,並加入傾聽陪伴技巧,讓青少年除了可以主動尋求協助外,也可學習如何幫助同儕。

若孩子出現任何情緒異狀 應盡快尋求協助

認識憂鬱症是尋求和接納協助的第一步;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呼籲,尤其身為第一線的師長,除了應了解憂鬱症外,在教學中若發現孩子出現任何異常的情緒,或有負面想法否定自我等行為,應第一時間介入了解,多給予關懷和支持外,必要時也應尋求協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75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撰文/春霓、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你對海鮮過敏嗎?鮮美的各種海味,不分四季,總有「得時」的料理,滿足每一位老饕的味蕾;不過,就另一個層面來看,許多人常常會對海鮮出現「過敏」反應,尤其是味道鮮美的蝦子,更是常見的罪魁禍首。如何挑選、烹煮才是正確的無毒、養生之道,就讓食安達人張瑀庭來告訴...

閱讀詳情 »

彙整編輯/林玫妮、摘自/《吃對很重要》(張瑀庭著/遠流出版)、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喝到劣質或假米酒,輕則傷肝損腎,嚴重則會失明或死亡。新聞事件中,更曾爆出以食用酒精加米酒香料,製作「米酒」的黑心事情,讓人不禁好奇,日常生活中,我們所吃下的到底是什麼原料製成的米酒?   安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37歲女性,結婚三年仍無法順利懷孕,就醫檢查發現,原來是兩側輸卵管不通、卵巢早衰且長出4公分卵巢水瘤等因素導致,過去曾因人工受孕失敗,改透過試管受孕,但最終仍因仍無卵可取因而失敗,所幸後來改合併中醫調理後,再次採用試管受孕方式,順利懷孕產下一子。 中醫調理改善體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老年人容易因罹患慢性病,累積長期的身體病痛導致憂鬱,以台灣老人年口比例目前約10%,65歲以上的老人已達兩百多萬人,醫療支出是一般人2.5倍左右,萬一有憂鬱現象不但恐增加醫療資源,更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心理師聞振祺指出,因此若發現身周圍有老人出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