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換肝名醫李威震獨創「李氏公式」 領航台灣肝臟移植

換肝名醫李威震獨創「李氏公式」 領航台灣肝臟移植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肝臟負責人體的合成、代謝、解毒等功能,若是因B型、C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病等原因,造成肝臟不可逆的嚴重損害,導致肝衰竭,無法正常運作身體的新陳代謝時,肝臟移植是病患的重要治療選擇。據臨床統計,台灣肝臟移植術後一年存活率高達85%,五年存活率約70%,許多病患術後存活期甚至可達20-30年,領先歐美及亞洲地區其他國家。其中,台灣肝臟移植權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科部李威震主任功不可沒,屢次創下國內肝臟移植首例,讓許多病患在其精湛的開刀技術下,重獲健康新生活。

站上國際舞台 肝臟移植台灣之光

天生擁有一雙巧手的李威震主任於2003年完成國內首例分肝手術,套用獨創的「李氏公式」,透過超音波計算門靜脈左右截面積比例,約1分鐘內即可計算出肝臟左右邊的大小,成功將一個肝臟移植給兩位病患,相較於需有專業X光科醫師在場,耗費約15分鐘進行電腦斷層,可免除病患等待換肝的危機與風險。李氏公式亦發表於國際知名醫學雜誌 Liver Transplantation,目前已有許多國內外移植中心都實際應用於臨床手術。李威震主任也於2006年完成國內首例血型不相容病患的活體移植;更於去年完成國內首例、全世界僅三例成功的孕期肝臟移植手術,不斷立下台灣移植醫療史的里程碑。

李威震主任不僅經常代表台灣與國際接軌,亦盡心提攜後輩,讓台灣優良的移植技術與年輕醫師得以被世界看見。如李威震主任曾受韓國移植醫學會特別邀約,分享分肝手術理論與實作經驗;自1994起未再舉辦的大型國際移植會議,也於2018年由李威震主任召集舉辦TSS國際移植研討會;為讓移植團隊能一起往前進步,更安排團隊成員輪流至美國學習2年的基礎研究。

仁心仁術 永遠把病患擺第一

李威震主任表示,目前肝臟移植的手術成功率已非常高,但影響術後存活率的因素除了移植團隊的技術外,術後是否穩定服用免疫抑制劑亦是重要關鍵。完成肝臟移植手術後,病患體內的免疫系統會對新肝臟產生排斥反應,因此病患術後須維持穩定生活作息,且透過免疫抑制劑控制免疫反應,延長新肝臟存活時間。

視病猶親的李威震主任也提醒,病患若於服藥期間產生副作用,應儘速回診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或減藥。免疫抑制劑安全性高,但仍有可能與其他藥物發生交互作用,為方便病患至其他醫院就診時可以提供該科別醫師做為用藥參考,李威震主任團隊也特別製作可以隨身攜帶的藥物注意事項小卡片,全方位的溫暖照護病患。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6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許多老年人在中風、嚴重關節炎或跌倒受傷等疾病而失去行動能力。曾經喜歡的活動現在都做不了,但是行動不便並不意味著美好時光已結束。根據《DailyCaring》,為幫助老年人找到有興趣的事物,你可以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準備9項有趣的精彩活動,提振他們的心情並與世界保持聯繫。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1)日舉辦「讓健康與我們同在一起」110年度公費流感疫苗開打記者會,邀請衛生福利部薛瑞元次長、疾病管制署周志浩署長、莊人祥副署長、防疫大使譚艾珍與女兒歐陽靖及孫子新醬一家三代一同出席,並由周署長、譚艾珍與孫子新醬於現場率先施打,共同呼籲符合公費對象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肢體淋巴水腫主要是因嚴重外傷、組織感染、手術或癌症放射治療後,或先天不明原因所導致,患者會因淋巴回流受阻變慢,導致淋巴液堆積促使肢體產生腫脹。臺中榮總整形外科賴志昇醫師指出,除了肢體腫脹,患者也會感到沉重感、偶而疼痛感等症狀,甚至有可能埋下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若出現變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指出,國內2年沒有流感與侵襲性肺炎鏈球疫情,今年秋冬恐怕會有一波反撲,今(1)日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2年沒有流感疫情,如果身體抗體下降比較快,較容易受到病毒侵襲,應趕快施打流感疫苗。 周志浩表示,以往每年都有流感疫情,身體受到病毒刺激會讓體內抗...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