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握手都怕傳染? 他「異位性皮膚炎」慘被霸凌、求職碰壁! 醫師:愈早治療控制效果愈好

握手都怕傳染? 他「異位性皮膚炎」慘被霸凌 求職碰壁! 醫師:愈早治療控制效果愈好

 


握手都怕傳染? 他「異位性皮膚炎」慘被霸凌 求職碰壁! 醫師:愈早治療控制效果愈好

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  季節變化更容易發作?

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羅陽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可視為一種「先天性過敏的遺傳疾病」,與身體免疫系統有關。部份患者是先天基因導致角質層缺乏保水能力,加上後天環境的過敏原與食物等刺激,導致症狀明顯加劇。夏天、冬天季節變化時,症狀也可能變得更為嚴重。

羅陽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以孩童居多,約60%會在1歲前出現症狀,85%患者在5歲前發病。病灶部位也有差異,嬰兒時期的異位性皮膚炎多發生在頭皮、四肢深側;成人則以手肘、膝窩等皺摺部位為主。

羅陽醫師指出,在成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身上,「E型免疫球蛋白」(IgE)含量較高者,治療上困難度會更高,治療效果也較不理想,而且成年異位性皮膚炎的男性比例高出女性2倍,孩童期與嬰兒期較無明顯的性別差異。


異位性皮膚炎成年後更難好?  自行擦藥恐變嚴重?

羅陽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症狀發生時,愈早治療控制效果愈好。有些病人小時候曾發生病灶,家長可能以為只是溼疹自行擦藥,等到國、高中之後異位性皮膚炎愈來愈嚴重,擦藥效果會更不理想。統計發現,5歲前發生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3/4會隨時間逐漸改善,仍有1/4症狀持續到成年後。

羅陽醫師舉例,曾收治一名年輕異位性皮膚炎病人,由於病灶面積很大,每天都穿長袖、長褲才敢出門,服役期間也因為疾病受到霸凌,進入社會後又因為大面積的紅腫、脫屑而求職不順,連握手等社交動作都會因皮膚脫屑引起對方害怕傳染。這類成年病患大多E型免疫球蛋白偏高,又因環境、食物引發過敏反應,增添更多生活困擾,建議及早就醫治療。


握手都怕傳染? 他「異位性皮膚炎」慘被霸凌 求職碰壁! 醫師:愈早治療控制效果愈好

異位性皮膚炎如何評估?  有哪些治療方式?

異位性皮膚炎的評估與診斷,主要以EASI(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的分數來判斷。羅陽醫師解釋,判斷標準包括病灶的厚薄部、紅腫及脫屑程度,較嚴重者還會出現「苔癬化」狀況。針對各項皮膚狀況給予分數,來評估病情屬於輕、中、重度等級。

羅陽醫師說明,當異位性皮膚炎進展到中重度時,可使用照光治療與口服免疫抑制劑,減少皮膚發炎狀況,部份患者使用低劑量類固醇,也能獲得不錯控制效果,惟可能有長期使用的副作用問題。

如果病人接受照光加上口服藥治療3個月後沒改善,病灶佔體表面積10%以上,則可以使用針對發炎細胞激素的生物製劑治療。目前6成以上病人使用生物製劑可達到75%的症狀改善。

羅陽醫師提醒,口服免疫抑制劑會影響血球、血色素、白血球指數等,治療前期病人應規律抽血監控,某類藥物則會影響肝腎功能,都需要根據藥物使用及病人狀況同步考量。如有B型肝炎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就要避免使用肝臟代謝的免疫抑制劑。

異位性皮膚炎的日常生活照護?  如何避免愈抓愈癢?

疫情期間,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接種新冠疫苗是否要格外注意?羅陽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接種疫苗前,須視目前的口服藥種類,可能進行短暫停藥。也要考量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是否會影響疫苗副作用,因此打疫苗前應先諮詢主治醫師意見。

部份病人擔心是否需要抽血檢測過敏源,以避免異位性皮膚炎病情加重?羅陽醫師解釋,檢測過敏源較適用在中重度病人身上,一般程度患者以生活照護為主。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冬季如果有泡溫泉需求,務必泡完後盡快做好保溼動作。

羅陽醫師提醒,「保溼」是異位性皮膚炎的生活照護最重要的關鍵,並且避免皮膚乾燥與搔抓。搔抓會使角質層分泌發炎性細胞激素而使症狀加重,因此擦乳液、保溼絕不可省略,尤其男性病患勿因皮膚太油而忽略保溼動作,才不會發生皮膚愈抓愈紅、愈抓愈癢的惡性循環。

此外,異位性皮膚炎的瘙癢會影響睡眠品質,羅陽醫師解釋,這時可適時介入抗組織胺藥物控制搔癢問題。至於非類固醇類免疫抑制劑藥膏也有一定效果,但灼熱感、刺痛感較明顯,須視病灶對症下藥。醫師提醒,若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照護疑率,可至皮膚科諮詢醫師意見,及早採取正確治療。


你可能有興趣

 

 

相關推薦

知名作家黃春明驚傳罹患淋巴癌,引發社會關注,癌症希望基金會強調,淋巴癌是少數可能根治的癌症,因此除了隨時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外,患者應多吃富含植化素的各色蔬果,並補充維生素E如亞麻仁油、全穀類等,以抵擋自由基對身體的影響。逾5成患者晚期才確診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葉士芃醫...

閱讀詳情 »

全球罹癌人數不斷增加,根據國際機構的預測指出,未來二十年,每年全球新增癌症人數,將會比現今多出百分之五十以上,隨著時間的演進,全球正醞釀一波新的癌症海嘯,反觀國內,若依照全球癌症新增人數的推測,很可能在二十年後,台灣每年就要增加十五萬人以上的罹癌人數,數字之大,令人驚訝。   然而,對於...

閱讀詳情 »

全台灣每天有超過150 萬人天天在頭痛,每月至少發生一次頭痛的人,高達六成的比例!到底要怎麼樣才能揮別頭痛? 頭痛的定義很簡單,只要是頸部以上—「頭」的疼痛就是頭痛;世界頭痛學會於1988年訂定第一版的診斷標準,2004年第二版則更名為「國際頭痛疾患診斷」,2013年第三版更將頭痛分為...

閱讀詳情 »

口腔潰瘍,俗稱口瘡,相信每個人都曾被它困擾。我搜過百度,口腔潰瘍的成因很複雜,至今沒有準確的定論。 有些人是因為內在疾病引起,有的人是周期性反復發作。大部人都是偶發的,可能是缺乏B類維生素。 我家裡只有我媽口瘡長的次數較多,時間久,潰瘍面較大。 我和爸爸都很少長,但是偶爾長一次也是很難受的。 口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