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搶救心臟停止孩童 醫師:家長必學兒童心肺復甦術

搶救心臟停止孩童 醫師:家長必學兒童心肺復甦術

【NOW健康 詹舒婷/桃園報導】孩童嗆到、猝死沒了呼吸,遇上這種突發狀況,多數家長會抱著孩子衝往急診室,卻沒有在第一時間替孩子做心肺復甦術(CPR)。國內1項研究發現,如意外發生當下能優先施行心肺復甦術,經醫院急救後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為60%,而直接送至急診的孩子,搶救後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僅為32%。

 

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公布研究結果,針對林口長庚醫院從2005年至2016年共152位18歲以下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病例,男女生比例各占1半,有47%小於1歲;76%是在家裡發生意外;54%為呼吸道窒息導致心臟停止;其中30%為猝死;10%嗆到,溺水則占3.3%。

 

林口長庚兒童一般科主任李嶸解釋,兒童到醫院前心臟停止的原因與成人完全不同,大部分成年人到院前心臟停止的原因是心因性問題,例如心肌梗塞。而152位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病例中,僅有3分之1是經過急救後恢復持續自發心跳,存活到出院者約14%,而預後良好可恢復日常生活者僅剩5%。

 

「早一秒急救,增一分存活」,李嶸表示,該項研究發現,僅有10%兒童到院前心臟停止個案接受即時心肺復甦術,遠低於國外的35%。因此呼籲家長、照顧者,不要遲疑或害怕替心臟停止的兒童施做即時心肺復甦術。

 

李嶸分析,發生意外的當下沒有立即施行急救技術,是造成兒童經醫院急救後恢復持續自發心跳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建議政府積極推廣兒童心肺復甦術,期望每個家長都能學會這套救人技術。

 

為讓大眾熟悉兒童心肺復甦術且能有效施行,長庚兒少保護中心成立「兒童心肺復甦術教學團隊」,負責教導訓練民眾或團體學會施行兒童心肺復甦術。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隨著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在全球持續延燒,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疫苗研發工作自是刻不容緩。今(109)年7月1日,國衛院由原先推動的四大疫苗開發平台選定DNA疫苗作為開發主軸,經過嚴謹的動物試驗後,取得了重大進展。四大疫苗開發平台 DNA最具潛力疫情爆發初期,國衛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位70多歲的腦中風男性病患,在藥物控制穩定之後,為了預防再次的腦中風,醫師便會診心臟血管內科醫師,但經血管攝影發現兩側頸動脈血流入口處都嚴重鈣化,而且狹窄程度都高達90%以上,導致腦部血流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所幸及早發現,及時接受頸動脈支架置放術,經置放頸動脈支架,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107年國人十大死因中,就有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7項與肥胖有關,肥胖都是最重要危險因子。雙和醫院副院長張丞圭提醒,臨床發現,男性普遍存在「體重過重」、「腹部肥胖」、「代謝症候群」的情況,這也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若今年冬季COVID-19疫情與流感同時夾攻,人類該如何因應﹖預防流感最佳方法是接種疫苗,但疫苗通常只針對單一亞型,不同亞型之間沒有免疫交叉性,一旦病毒突變,或者病毒株預測錯誤,當年趕製的疫苗就會失去預期保護力。中央研究院翁啟惠院士領導的基因體研究中心團隊研發出「單醣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