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撞擊現大片瘀青別輕忽! 31歲男自撞電線桿險需截肢

▲外傷科跨科團隊合作8年治癒近9成的病人患腿。(照/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體發生嚴重鈍、挫傷,只有瘀青也不可輕忽!一名31歲男性,騎乘機車時不慎自撞電線桿,左腳明顯遭到撞擊、有鈍挫傷,因為局部沒有發現缺血症狀,當天在急診室觀察7小時後即返家,但之後疼痛持續惡化,並出現大片瘀青,受傷後第3天,再度掛急診才發現左下肢遠端血液循環非常不好,如果再拖下去恐需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奇美醫學中心外傷科主治醫師葉敬淳表示,男子二度就醫時,急診醫師發現無法觸摸到脈搏,診斷為左下肢動脈傷害合併肢體缺血,緊急照會多專科團隊評估,分別進行筋膜切開減壓手術與動脈血管繞道手術,術後轉送至加護病房觀察,並注射血管擴張藥物治療,肢體末梢血液灌流情形才逐漸於數天內恢復。

男子還在骨科評估之下,接受死骨部分移除與多次清創植皮重建手術,最後才成功保留左下肢,同時傷口也完全癒合,受傷後3個月左右康復出院,目前雖有輕微垂足症狀,但仍可不依靠任何輔具行走。

葉敬淳提醒,肢體鈍挫傷可能合併有血管傷害,醫師與傷者必須特別留意臨床變化的危險訊號,儘早發現血流不足的症狀,而重建血液循環通道至關重要,是能否成功挽救肢體的關鍵。

以奇美醫學中心為例,自民國100年至107年止,8年期間就治療4250例嚴重外傷的病人,有高達89.7%、3814名病人治癒出院,出院的病人超過9成的滿意度。

葉敬淳強調,跨科團隊合作十分重要,一有嚴重外傷病人被送到急診時,急診主治醫師會馬上給予初步救治,並啟動重大外傷會診機制,視嚴重程度評估是否轉送加護病房,救治期間並由外傷科主治醫師及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共同照顧,若需要緊急手術,就立即直入手術室接受治療,除了縮短病人在急診室留置的時間,也可以整合多個次專科醫師專業意見,提供更完整的照顧。

照片來源:奇美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 葉倩如/新北 報導】 指揮中心的居家檢疫規定「孕婦懷孕第29周(含)以上或其他經醫師評估懷孕期間需有人陪伴照顧,彈性准予居家檢疫期間同住,不受1人1室或至多1名照顧者之限制」,後來此規定修改為「經醫師評估懷孕期間,需有人照顧之生活無法自理者」規定變嚴格,孕婦居家檢疫需醫師開立證明。 孕產婦...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COVID-19(武漢肺炎)新增185例本土個案,確診個案中新增15例死亡。確診縣市分布中,新北市新增98例最多。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在記者會上公布最新統計資料,新北累計5714例確診個案,新增確診個案中,中和、土城區新增15例,板橋區新增14例,新莊區也有11例。侯友宜表...

閱讀詳情 »

北市府12日表示,13日上午8時起至14日下午5時,台北市開放網路預約AZ疫苗接種。有里長反映系統當機相關問題,不過台北市長柯文哲說,不期待系統第一次上線就完美,下一次會改進。前北市社會局長許立民今天貼出高雄的疫苗接種通知書,認為北市府應該要加油。台灣基進新聞部主任張博洋上午也轉貼該篇貼文,並在文中...

閱讀詳情 »

國內疫情仍然嚴峻,各縣市疫苗陸續開打,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主任翁紹恩,由於昨(13)日一早有大型疫苗施打活動,12日就開始為了疫苗奔波,沒想到卻接到電話通知「今天不配送」,直到衝去為衛生局後,才發現「現場到處都沒人力了」,並親自將疫苗運回院區。他今日受訪回應,運送過程「全程符合規範」,保障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