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有影】暑假是高峰!台灣孩子第一口檳榔 逾6成竟在小學階段

▲青少年嚼檳榔有所謂「好奇→嚐試→成癮」三部曲。(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孩子的第一口「檳榔」全來自家人及朋友!國健署今(26)日公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國內有嚐試過檳榔的國中生,近6成第一次嚼檳榔是在11歲以前,也就是小學階段就嚐試嚼檳榔了;青少年首次嚼檳榔的來源超過7成為親友。國健署強調,嚼檳榔習慣是口腔癌的最大危險因子,而暑假常是青少年接觸菸、檳榔等不良習慣的發生高峰。

根據衛福部107年死因統計和國健署105年癌症登記資料,口腔癌位居國人癌症死亡原因及發生人數第5位,每年新發生個案約7千人、更有3千人死於口腔癌,而口腔癌患者多有嚼檳榔習慣。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這項「107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顯示,青少年首次嚼檳榔的來源為家人(國中:45.5%;高中職:29.1%)及朋友(國中:30.3%;高中職:52.1%)占了7到8成,至於嚼檳榔的原因則多為好奇。

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早指出,檳榔為一級致癌物,嚼檳榔更是造成國人罹患口腔癌的主因,當青少年因好奇第一次接受家人或朋友影響嚐試嚼檳榔時,便已埋下健康危害的種子。

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更警告,國內研究也顯示,嚼檳榔者相較於未嚼檳榔者,使用非法藥物的比率高達15倍,因此拒絕因好奇而嚐試第一口檳榔很重要,國健署目前也積極從國小校園開始推動生活技能的教育,透過自我肯定跟人際關係的技巧,拒絕同儕的壓力。

正因為青少年嚼檳的原因多數是因為對檳榔的好奇與探索,王英偉說,跟成人因為工作的因素有所差異,若父母與社會的態度和價值觀堅決反對菸、檳榔等成癮物質的使用,就能使青少年使用成癮物質的行為減少。國健署亦提醒,家長與販售業者應遵守兒童少年與權益促進法規定,不提供或販售菸、酒、檳榔予18歲以下兒童少年,違者可處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欣女孩年初在高雄與車友們熱騎澄清湖,雖然大家玩得很開心,但欣單車接到抗議電話不斷,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欣女孩約騎在南部,不在北部辦活動?於是我們立馬與五位女孩兒商量,敲定五姝將再度合體,「休足時間欣騎天-八里左岸觀音山.女子約騎」5月9日由欣女孩領軍,一起騎遊八里左岸、挑戰觀音山,網路報名請點這裡...

閱讀詳情 »

上桿時身體同步啟動的關鍵 簡單學會上桿手部與身體連結揮桿的穩定度源自身體的正確使用,但整體揮桿動作若以一個圓弧說明,「開始」卻是由「最外圈」的桿頭與手部執行,最內圈的身體是同步的轉動(同心圓的概念身體較接近中心)。如何協調最外圈(桿頭與手部)與最內圈(身體)是許多球友不清楚的概念,導致從揮桿的開始就...

閱讀詳情 »

靜岡,不僅是小丸子的故鄉、綠茶產地,更是高爾夫的天堂,縣內擁有80多座高爾夫俱樂部,每個球道皆因地型而有不同變化,球友可在此享受各種擊球挑戰,如果前往小田急富士俱樂部等部分球場還能夠邊揮桿邊欣賞富士山美景。此外,靜岡有許多歷史悠久的高爾夫球場,像是川奈高爾夫俱樂部已有近80年歷史。然而,靜岡的豐厚文...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