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PSA異常 一定等於罹患攝護腺癌?

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PSA異常 一定等於罹患攝護腺癌?

日前,衞生福利部公布107年國人10大死因,攝護腺癌仍位居第6,尤其好發於高齡男性,成為值得關注的疾病之一。

攝護腺是圍繞男性尿道的腺體,助於產生精液,在中年之後,因為攝護腺的部分細胞變異形成腫瘤,早期攝護腺癌通常不會痛,因此多數男性容易因為沒有明顯症狀而忽略,部分高齡男性的攝護腺腫瘤生長緩慢,即使沒有治療也不會造成健康問題,可與之共存。

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洪育忠表示,據統計,增加攝護腺癌患者的發生率,以年齡大於50歲、具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的比例尤高。即便腫瘤生長緩慢,但因個人情況不同,仍須留意癌細胞移轉的風險,攝護腺癌擴散容易移轉到骨頭,並引起下背部、骨盆或臀部疼痛等症狀,呼籲40至50歲間男性,應培養定期做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篩檢及每1到2年進行攝護腺超音波檢查。因攝護腺疾病和自身荷爾蒙代謝異常有極大關聯,也可進一步做男性荷爾蒙檢查,了解其風險。

若攝護腺特異抗原篩檢的標準值大於4ng/ml,健康檢查報告會顯示紅字。洪育忠說明,數值高於標準值並不一定代表有攝護腺癌,多種原因皆可能影響,如:良性攝護腺增生、發炎或下泌尿道手術、檢查等,臨床上常見攝護腺肥大或攝護腺發炎使PSA上升,這類型患者通常在獲得適當治療約6至8周後,PSA可回復正常,因此無須過於緊張,應先透過醫師諮詢,釐清情況進行治療。

確定攝護腺癌可透過攝護腺超音波、攝護腺切片檢查,醫師會依據情況再進一步安排磁振造影掃描(MRI)或正子攝影檢查(PET)等;其中,磁振造影較無輻射性,適合用於平常篩檢,而正子攝影檢查因相對輻射性較高,疑似癌細胞轉移時,醫師才會依個人情形安排檢查。

透過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能有效保養攝護腺健康,降低疾病風險。肥胖也是另一個風險因素,因此好的飲食也是控制體重和風險的好方法。洪育忠指出,根據研究顯示,有攝護腺癌的男性體內鋅的含量較低,而芝麻、南瓜子則含有豐富的鋅,對攝護腺的健康很有幫助。

此外,鮭魚、沙丁魚等高脂肪魚類有豐富的O-mega3,攝取好的脂肪可以降低肥胖、心血管及癌症等風險,許多研究已經證實茄紅素可以降低攝護腺發炎,大番茄即為推薦的好食物;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等也可協助改善荷爾蒙代謝,進而保護攝護腺。

最後醫師提醒,維持好的飲食習慣可以降低風險,積極養成定期健檢的習慣亦能提高攝護腺健康,高齡生活一樣可以享受健康人生。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2016年共有10萬5832人罹癌,再次刷新癌症人數紀錄。馬偕紀念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表示,癌症治療過程雖然辛苦,但長期以來仍不斷呼籲病人要配合專業醫囑、接受正規治療,而非尋求坊間草藥或密醫的協助,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時期,不過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面對疾病危害,許多民眾存有「哪裡有病醫哪裡」的想法;其實有時候一項疾病發作很可能有背後因素。一名六旬患者起初診斷出肺炎併發心衰竭,持續追蹤竟發現是由惡性肝細胞癌轉移為心臟腫瘤,稱之「巴德-吉亞利症候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涂崇誠醫師呼籲,民眾務必全面了解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外電報導】加護病房病患的死亡率可能與身高有關!多倫多新寧醫院調查了2009-2015年間210處加護病房,涵蓋超過40萬名重症患者的研究指出,比起身高198.12公分的患者,身高137.16公分的男性患者的死亡率高出29%,女性則高24%。該研究團隊呼籲,醫師治療時應同時考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寒冬洗熱水澡,是許多民眾最喜愛的享受,一旦洗太久,皮膚恐出現乾、癢、紅等症狀,甚至加重原有的皮膚病問題。開業皮膚科醫師莊德揚提醒,皮膚敏感的民眾,清潔不要過頭,應盡可能減少清潔用品停留在皮膚表面的時間,洗完澡擦乾後,可以塗抹乳液或乳霜保養皮膚。熱水增強清潔用品 太熱對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