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攝護腺癌易轉移骨頭 年長男不要輕忽骨頭酸痛

攝護腺癌易轉移骨頭 年長男不要輕忽骨頭酸痛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0歲張姓老翁,半年前右大腿骨及髖臼酸痛,他以為骨刺復發,逕行復健無效,痛到難以走路才確診為攝護腺癌四期,已擴散到骨頭,放射線治療後才止痛。衛福部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醫師吳俊玠表示,臨床上高達三分之一的攝護腺癌一發現就是末期,其中,有八成是骨頭轉移,年長男性千萬不要輕忽骨頭酸痛問題。

腰痛以為骨刺復發 竟是攝護腺癌

住在員林市的張先生表示,他在8年多前曾經因為骨刺造成大腿骨及髖臼酸痛,復健後已經不再疼痛,但半年前他再度右側酸痛,他以為骨刺復發,就近到某醫院復健科就診復健,拉腰2個月卻越來越痛,醫師開的止痛藥吃不夠還要自行到藥房買,但還是無法止痛,照X光才發現骨頭有異狀,轉泌尿科肛門指診發現攝護腺腫瘤,切片後確診為攝護腺癌,轉診到彰化醫院放射線腫瘤中心治療,治療2週後疼痛就好轉。

吳俊玠指出,經核子骨骼掃描,張先生的癌細胞已從攝護腺擴散到右側大腿骨,進行攝護腺及骨頭的放射線治療2個月後,PSA(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攝護腺特異性抗原)從原本的31降到0.1(正常值小於4 ng/ml),顯示癌細胞受到控制,接下來還需要定期追蹤。

攝護腺癌男性第五大癌 初期症狀不明顯

吳俊玠說,根據衛福部107年度統計,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10大癌症第5位,人數逐年提高,20年來已增加3倍,初期症狀並不明顯,臨床上常因癌細胞擴散到骨頭造成疼痛才發現,而張先生一開始又誤以為是骨刺發作逕行復健,如果能早期診斷,可以有效減輕病人痛苦。

吳俊玠表示,再進一步從國健署台灣癌症登記中心的資料來看,107年攝護腺癌在40歲以下是0個,發生率隨著年齡漸增,60歲至85歲為好發年齡,從此資料來看,40歲以下幾乎不太會發生攝護腺癌,建議40歲以上有家族史及50歲以上一般男性,每年抽血做PSA檢查。

吳俊玠說,PSA是攝護腺上皮組織分泌出來的一種醣蛋白,其數值高並不完全代表罹患攝護腺癌,也可能是攝護腺發炎或攝護腺肥大等狀況,但數值異常(PSA >4 ng/ml ),就必須做肛診或切片等其他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是哪一種情況,對於篩檢攝護腺癌不見得十分準確,但這是目前篩檢攝護腺癌初步最簡便的方法。

家族病史等高風險族群 50歲後疼痛要注意

吳俊玠指出,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嗜吃紅肉和高油脂食物、肥胖等,都是攝護腺癌高風險因子;50歲以上男性若有骨盆腔、大腿骨及髖臼疼痛,千萬不要自以為是舊疾或老人家酸痛很正常,還是要注意到可能是攝護腺方面的問題。在飲食預防方面,硒能促進體內抗氧化的能力,可以多吃含硒的食物,如海鮮類、蛋類、大蒜等,茄紅素也能抗氧化,含於番茄、西瓜、櫻桃、柿子、木瓜等蔬果中。

【延伸閱讀】

神經也發炎?手腳麻木無力… CIDP久病不治恐失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915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你們的集氣,你們的加油,我都收到了,謝謝大家」,台灣新冠肺炎葉克膜治療最長時間(33天)感染者,今(18)日坐在輪椅說著心情,曾經面臨心臟停止、嚴重肺炎、全身器官衰竭的他,台灣大學副校長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形容,就像與閻羅王拔河,最後一刻仍...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宜蘭報導】45歲黃女士乳癌治療後深受淋巴水腫之苦,出現上肢腫脹疼痛、不能彎曲、一碰就痛等症狀,讓她無法好好工作與睡覺。經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鄧復旦副院長採用震波創新療法後,終於解決她的長期困擾,一掃憂鬱陰霾。 黃女士自2018年發現乳癌後,除了手術切除左側乳房外,也積極接受化...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面對令人眼花撩亂的健康檢查項目,受檢者在意的是能否做全身的檢查,而醫療人員最在意的反而是檢查結果能否反映出真實的身體狀況、提供了多少健康資訊?健檢遠離疾病 掌握3大選擇重點成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陳泓裕醫師表示,想要藉由健康檢查遠離疾病,需要理性的選擇健康檢查項目,有3大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孟加拉新冠境外移入再增1例!今(18)日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臨時召開記者會,宣布國內新冠境外患者再增1名(第446例)。案例與日前孟加拉回台夫婦患者(第444例與第445例)同班機入境,目前第446例沒有明顯症狀,指揮中心匡列23名接觸者居家隔離,持續觀察身體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