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攝護腺肥大患者吃感冒藥 小心急性尿液滯留

攝護腺肥大患者吃感冒藥 小心急性尿液滯留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76歲外國籍老先生,平時身體健壯,無慢性疾病,來臺灣旅遊,由於有鼻子過敏流鼻水現象,所以在藥局買了成藥吃,連續服用2日後,發現小便減少、解尿不順,第3日早上他又到藥局詢問小便不順減少的情形,藥局又加開了利尿劑給他吃,到了下午,小便完全解不出來,頭暈冒冷汗、下腹嚴重悶脹,由於傍晚就要搭飛機離開台灣,於是就近求診。

緊急放置導尿管緩解不適

超音波檢查發現患者有攝護腺肥大及急性尿液滯留,緊急放置導尿管,導出了1100毫升的尿液,不舒服才緩解下來,後續開立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物及囑咐患者回國後的注意事項,患者於傍晚搭機離境回國。

年長者男性為高危險族群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鄭玠豪醫師表示,尿液滯留是指膀胱排空異常造成尿液無法順利排出,男性發生率高於女性,又以年長者男性為高危險族群。急性尿液滯留常見原因有良性攝護腺肥大、急性攝護腺炎及藥物引起,出現下腹疼痛及無法正常排尿症狀。

這些藥物的使用要小心!

鄭玠豪醫師指出,造成尿液滯留的藥物中,以民眾常可自行購買的指示用藥、成藥為主,如:抗組織胺藥物 (用於緩解皮膚癢及流鼻水等過敏症狀),藥品成份中含有diphenhydramine、hydroxyzine、chlorpheniramine等。甲型交感神經受體致效劑(常用於降低鼻黏膜充血、緩解鼻塞),如pseudoephedrine等。此外,用來治療頻尿、腸躁症的藥物「抗乙醯膽鹼」也會抑制膀胱收縮引起尿液滯留。如果患者有攝護腺肥大的病史,又無接受治療,在使用上述相關藥物時,就必須小心。

不確定是否合適用藥請醫師評估

由於此類藥物在藥局很多都可自行購買,無需醫師處方箋,因此民眾若是不確定自身狀況是否合適用藥,還是到診所或醫院請醫師評估,以免造成急性尿滯留的副作用。尿滯留的時間過久,是會對膀胱和腎臟造成損害,所以若是服用此類藥物後,出現小便不順、甚至尿不出來的情形,務必立即停藥並儘速就醫,也要告知醫師使用了什麼藥物,以便醫師診斷及治療。

任何解尿問題 千萬不要諱疾忌醫

鄭玠豪醫師提醒,預防急性尿滯留的方法,除了小心使用藥物外,每天要有充足的水份,勿憋尿,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多吃蔬菜水果。攝護腺肥大患者定期服藥,若有長期便秘問題也要就醫治療。有任何解尿方面的問題,千萬不要諱疾忌醫。應儘速至門診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免造成膀胱、腎臟功能的永久的損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25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不論生理期是提早報到、還是延遲很多天,同時又伴隨著疼痛、不適感的話,都是不容忽視的健康警訊。經常生理期不順的女性朋友,除了就醫檢查之外,平常應該要多做保健調理,才能有效緩解月經不調的症狀。 調理月經不順的三種方法 1.養成適度的運動習慣運動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跟血液循環,氣血順暢,生理期自然就會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離開媽媽的肚子,便住進加護病房的佩菁,一出生就被醫生宣布罹患萬中選一的罕見疾病先天性表皮鬆懈性水皰症(俗稱泡泡龍)。她是最嚴重的類型,全身的皮膚異常脆弱,稍微摩擦就會起泡、破皮、血水直流。小小的身軀幾近體無完膚,連醫生都表示可能活不了。但媽媽不相信,在佩菁日復一日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中秋過後,燒烤,月餅滿足了口慾,卻讓腸胃負荷過重,最近診間裡腸胃不適的患者跟著變多,不少病患在門診時表示最近胃脹到快要爆炸了、一直脹氣,甚至明明餓了卻又吃不下,面對這些腸胃不適容易脹氣的情況,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楊紓怡說,其實藉由中醫的穴位按摩及茶飲,就能輕鬆解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