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放2歲以下「小明」返台 陳時中考量曝光:戶籍未定、未來可能台灣人

▲(照/指揮中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無台灣籍的陸配子女「小明」們終於可以回台灣,但首波只開放2歲以下持我國居留證的陸籍子女可申請入境,門檻怎麼訂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5)日雖強調政策沒有政治考量,但他也坦言2歲以下戶籍還沒選定,「以後還有可能是我們的國民」,有這樣背景權力的人是第一批優先。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宣布,自7月16日零時起,開放國人的2歲(含)以下持居留證的陸籍子女申請入境,並得由父母親陪同,入境後須依規定完成14天居家檢疫,執行細節將由移民署與相關單位處理。

根據指揮中心的資料,目前滯留中國、過去長期在台生活的「小明」們約有2千多人,其中2歲以下約有1百多人。

放不放行「小明」爭議已久,今年2月陳時中甚至曾以一句「國籍自己選的」撤回陸委會允許陸配子女入境的決策,如今終於點頭有限度放行「小明」回台,陳時中說不是政策轉彎、也沒有政治考量。

陳時中說,儘管沒有公開這樣講,但指揮中心歷次在處理這個事情,外界都看得出來,是希望先放一點點,等到進來沒有問題,再多開放一點;反之,如果有問題就再檢討,這一點不管從武漢台商包機、外籍商務人士入境都一樣,全都先小小的試辦。

至於2歲這個門檻怎麼訂出來的?陳時中說,數字當然是陸委會決定,不過2歲以下戶籍還沒選定,未來也有可能選定台灣國籍,到了台灣以後還可能是我們的國民,有這樣背景、權力的人是第一批優先。

陳時中指出,針對「小明」能否入境,將採分批、逐步,因為樣態很多,必須要逐漸掌握,並不擔心來的人確診,畢竟已要求檢疫14天,有病就負責,怕得是不遵守居家檢疫規定趴趴走,才是叫人比較擔憂的部分。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陳時中宣布「小明」分批回家! 先放2歲以下持居留證陸籍子女入台

口罩實名制繳錢沒領的12萬人注意! 8/24起簡訊通知補領再錯過充公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白雁/氣學管理專家 進入24節氣的秋分,天氣明顯變涼,白天逐漸變短,夜晚來臨比較早。人體也跟著節氣有了不一樣的反應,尤其體弱者、抵抗力差、小孩、老人,容易產生秋燥,燥邪傷津又損肺,特別容易誘發咳嗽等呼吸道問題。養肺、止咳,是許多人秋天的課題。 隨著天氣變涼,很多人開始咳嗽,這種「季節限定」的喉癢乾...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生病了、空氣太髒時,口罩是自我防護的第一步,但不少人總有疑惑該選哪一種口罩好?活性碳口罩的阻隔效果又比外科口罩好嗎?食藥署就在食藥闢謠專區特別撰文解釋,其實兩者的過濾效果與特性不同,因此使用的對象與時機也不盡相同。 食藥署表示,活...

閱讀詳情 »

散光是常見的一種眼疾,會對視力品質造成影響,卻常常被忽略,而在同時患有白內障的狀況下,到底該不該同時治療呢?精華眼科李永誠醫師指出,門診統計約有四成五的民眾有散光的狀況,散光超過一百度者約有三成六,其實一般角膜散光超過一百度就會建議在治療白內障時同步做矯正,以免影響術後視力品質! 散光到底有什麼影響...

閱讀詳情 »

▲台灣諾華謝麗娟總裁(右三)帶領同仁投身志工活動。(照/公關照片)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10年來,號召全體員工愛心捐款,迄今已捐助20個弱勢團體,累計捐款金額高達3500萬元,從2009年起便推動「諾華慈善關懷計畫」的台灣諾華,就憑藉著回饋社會的企業社會責任,再度獲得2019《天下雜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