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冠疫情止不住又來諾羅搗亂 預防家人互相感染該怎麼做?

新冠疫情止不住又來諾羅搗亂 預防家人互相感染該怎麼做?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起落,大多數民眾已有出門隨時配戴口罩並勤洗手的習慣,也因此近兩年來腸病毒、流感病毒等高傳染力的病毒,並沒有如過往的在某些季節大爆發,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表示雖然這波疫情還未控制與平息,但口罩與用餐的限制仍維持之前的狀況,這時又是諾羅病毒蠢蠢欲動的時候,如果家中不慎有人感染諾羅病毒,該怎麼做才能避免不斷相互傳染呢?

 

新冠疫情止不住又來諾羅搗亂 預防家人互相感染該怎麼做?

 

首先要先了解諾羅病毒的傳染途徑與狀況,感染諾羅病毒的患者,一般在感染者恢復之後二星期內,糞便內仍可能有病毒,依然具有感染力。主要傳染途徑是糞口途徑,譬如吃到被諾羅病毒感染的食物或水、接觸到含有諾羅病毒的排泄物與嘔吐物後又接觸到自己的口、鼻、眼睛黏膜等。需注意的是諾羅病毒僅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感染,也因此感染性很強。

 

家中若有人被感染該怎麼辦,相信大家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對於家中出現類似症狀者的隔離處置與消毒不陌生,基本上也是奉行類似的規則。感染者建議在家中也全天配戴口罩,盡量獨自使用一間浴室與房間,減少甚至避免與家人有肢體接觸,用餐時盡量單獨用餐,吃過的食物切忌不可讓其他家人吃到。勤洗手亦是必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備餐前、進食前、如廁後與照顧病人後(包括處理嬰幼兒或老年人的排泄物之後),都應用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穿過的衣物、床單等也應與其他家人的衣物分開放置並進快清洗。整體隔離的時間建議至完全沒有症狀後2-3天。

 

需要注意的是諾羅病毒屬於無套模的RNA病毒,用酒精或是乾洗手消毒對於諾羅病毒的效果不大,因此不論是清潔環境或者感染者用過的物品,都需要用稀釋漂白水消毒,環境清潔建議使用0.1%的稀釋漂白水消毒,比例為20cc的漂白水對1公升的清水。而若是要清潔感染者的嘔吐物、排泄物與其沾染過的環境,建議使用0.5%的漂白水進行消毒,比例為100cc漂白水對1公升的清水,根據自己的使用量,等比例往上加量調製即可。

 

諾羅病毒的傳染雖然大多為孩童,但大人亦可能被傳染,甚至成為家中的傳播者,因此不可不防,同時吳書毅醫師也強調,諾羅病毒因基因變異大,有多種型別病毒株,容易反覆感染,無法終生免疫,因此絕對需要小心翼翼的處理,一旦感染伴隨著發燒、嘔吐、腹瀉的症狀,即使是大人都吃不消,若出現症狀一定要趕快就醫並且馬上進行隔離,以免家中成員不斷互相傳染。

 

圖文創作:健談

專家諮詢:弘森診所 吳書毅醫師

 

延伸閱讀:

【認識諾羅病毒】 http://www.havemary.com/article.php?id=2614

【輪狀病毒與諾羅病毒】 https://havemary.com/article.php?id=4280

 

 

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指教,感蝦哩

 

 

喜歡健談,可以給我們一個讚,

比喜歡更喜歡,可以按下分享,

超喜歡健談,請告訴親朋好友!

健談 havemary.com 用健康漫畫方式,帶你簡單瞭解正確健康概念與疾病,讓大家一起漫漫健康~想看每日最新健康資訊嗎?請上健談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avemary
新冠疫情止不住又來諾羅搗亂 預防家人互相感染該怎麼做?

相關推薦

▲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用藥措施提前自今年11月1日實施。(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際流感疫苗生產、供貨不及,波及今年的公費流感疫苗首度延後開打,為免民眾擔心疫苗晚打會產生空窗期,疾管署今(23)日宣布,提早一個月開放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用藥措施,將從1...

閱讀詳情 »

▲身上的痣最怕出現5種壞現象。(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身上有痣,時不時可得仔細瞧一瞧,有沒有異常變化才保險。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廖怡華提醒,身上的痣最怕出現5種壞現象,包括「不對稱、邊緣不光滑、顏色不均、直徑大於0.5公分、外觀變大或變化」都恐透露出黑色...

閱讀詳情 »

▲胃造口取代鼻胃管,能減輕患者每月置放鼻胃管的不適。(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風患者若有吞嚥困難時,通常會選擇以鼻胃管餵食,但當個「象鼻人」常令患者感受不適,甚至影響外觀與心理上的自信,醫師表示,為了改善鼻胃管問題,歐美國家開發出「胃造口」灌食工具,換句話說,就是「用肚...

閱讀詳情 »

▲台北榮總發表創院60年來首支快閃舞影片。(照/台北榮總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誰說醫護人員總是嚴肅、板著一張臉?台北榮總今年創院60年,便徹底翻轉外界一貫認為醫學中心給人的嚴肅印象,醫院上下從院長到駐衛警,全體動員參與建院60年來的第一次「快閃舞」活動,看著醫護人員在醫院大廳大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