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病毒與抗體皆陽性? 有抗體未必能全面對抗病毒

新冠病毒與抗體皆陽性? 有抗體未必能全面對抗病毒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擴散至今,在426例患者中,少部分傳出身體同時帶有病毒與抗體個案,大多數人可能認為,身體有特定病毒抗體,就不應該發現病源才對;但在傳染病中,身體同時有抗體與病毒的案例並不少見,例如腸病毒就很常見,並且病毒變異性高,例如流感病毒,原有抗體也不見得能完全對抗病毒。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當小朋友感染腸病毒,就很容易在身體同時找到病毒與抗體,因為身體必須先認識病毒,在慢慢生成抗體出來,當抗體數量增加,病毒數量就會持續減少,此時不論檢測病毒與抗體都會呈現陽性,當疾病痊癒下一次相同病毒入侵時,免疫系統就能立刻用相同抗體來對抗。

病毒由於構造不完全,必須仰賴寄宿個體細胞DNA,才能複製出更多病毒。施信如解釋,抗體(中和抗體)最大作用就是阻止病毒進入細胞,不讓病毒獲取細胞DNA自我複製,未來就能免疫特定疾病。但身體有可能產生無效抗體,無法有效改善病情,可檢測抗體時又會呈現陽性,因此當然也會在病人體內同時找到病毒。

目前針對新冠肺炎研究,因疫情發展地區,發現病毒有區域性不同。已有媒體報導似乎可區分成亞洲株、歐洲株、美洲株,是否可能因病毒變化,讓已有特定病毒株抗體的民眾,無法對抗其他病毒株侵害,例如變異快速的流感病毒,施信如強調,冠狀病毒變異不算少見,但速度沒有流感病毒快。

施信如補充,目前有2種冠狀病毒,常讓人產生一般感冒。2種冠狀病毒都確實發現變異,但變異後是否影響抗體作用,要看病毒變異在那裡。如果新冠肺炎病毒變異,未來有沒有可能每年打疫苗?施信如也說,冠狀病毒變異比流感病毒變異慢,如果新冠肺炎成常態疾病,疫苗約6至8年可能要重新評估是否要重打。
 

更多NOW健康報導
敦睦艦隊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活動足跡
167家「全國指定社區採檢院所」1指可查 哪些人符合採檢資格?

就❤NOW健康
你的健康生活良伴,快加入NOW健康FB粉絲團!
NOW健康YouTube頻道,更多影音點此進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就要:NOW健康

★編輯嚴選:想知道國內新冠確診個案全紀錄? 國網中心報你知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近日節氣為「大暑」,「大暑」的前後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此民眾發生熱傷害(如中暑、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等)的機會大增,尤其是高危險族群(嬰幼童、65歲以上的長者、慢性病患、服用藥物者、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及過重者等),更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國民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現代人工作忙碌,沒時間規律運動,而上班族更是一天坐在電腦前長達8~9個小時,常在下班後或週末假期才會臨時想到運動,亞東醫院骨科部醫師吳凱文分享他的臨床經驗,「病患最近常抱怨周末只是去運動一下,就出現關節痛問題,仔細詢問才知道,平時工作忙碌,沒時間運動,所以到假日就瘋狂運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國內醫病關係日益惡化,病人告醫師事件層出不窮。北市聯醫舉辦「正念減壓法講座課程」,邀請專家幫醫護人員上課,透過呼吸訓練紓解壓力、放鬆身心,並提升專注力、情緒管理,有助改善醫病關係。 醫護人員學正念減壓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人文創新書院執行秘書王實之表示,醫院常被視為是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根據102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共有1萬1281人罹患乳癌,高居國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名、死亡率第4名。醫師觀察發現,45歲以下乳癌發生人數,10年已成長2成,患者有年齡下降的趨勢,建議女性天天自我檢查,每2年做一次乳房X光攝影、乳房超音波檢查。 6大乳癌高危險族群 馬...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