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肺炎救命解藥「有希望沒把握」 台大藥學教授這樣分析

新冠肺炎救命解藥「有希望沒把握」 台大藥學教授這樣分析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人人有機會,個個沒把握。」臺大藥學專業學院副教授林淑文20日表示,新冠肺炎候選藥品中,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恩慈試驗僅顯示,年輕、未使用呼吸器的患者恢復較佳;至於老藥奎寧搭配阿奇黴素使用,似乎有助抑制病毒量,但有心律不整、腹瀉等副作用,都待進一步研究。她也提醒,政府應盡早評估,必要時以「藥廠強制授權」獲得有效藥品。

新冠肺炎救命解藥 個個有希望沒把握

林淑文表示,根據中國資料,病人病程很長,若醫療體系崩盤,死亡率很高,藥物可縮短病程,促進預後,目標是提高存活率、緩解症狀、核酸檢測不到病毒(三陰性可出院)、降低併發症與後遺症。

她指出,新冠肺炎候選藥物很多,但「個個沒把握」,目前研究集中在瑞德西韋(Remdesivir)、氫氧奎寧(hydroxychloroquine)和阿奇黴素(Azithromycin)上,其他研究不多,或者效果跟安慰劑或現行的支持療法差不多。

瑞德西韋初步試驗公布 待正式實驗結果

林淑文提到,瑞德西韋原本是用來治療伊波拉病毒,但三期臨床試驗發現死亡率比單株抗體高,因此停頓。不過後來發現對於新冠病毒反應不錯,開始進行臨床實驗,但在各國都沒有上市。

瑞德西韋的機轉是抑制病毒的RNA聚合酶,阻止病毒複製。該藥物屬針劑,不太方便,一天1次連續10天,有些微肝損性等副作用,停藥後可恢復,仍待大型試驗報告。

最新53名恩慈療法研究顯示,36人(68%)狀況改善,47%出院,死亡率僅13%。副作用有肝指數上升、腹瀉、發疹、腎衰竭、低血壓。

林淑文分析,恩慈使用(compassionate use)藥品, 指病情危急或重大的病人,沒有任何藥品可治療,因此申請使用全球未核准上市的試驗用藥。此研究非隨機分派(可比較療效),僅顯示年輕、未使用呼吸器的患者恢復較佳,後續真正試驗結果會陸續發表。

老藥奎寧+阿奇黴素 有效用,注意副作用

至於奎寧類藥物,如氫氧奎寧,林淑文說,是50年前老藥,可免疫調控和抗發炎,用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和紅斑性狼瘡。

奎寧可阻止病毒進入細胞,並阻礙病毒複製,達到抑制病毒的效果。不過,各試驗都還在嘗試合適劑量,在療效與副作用間取平衡。法國研究顯示,一天吃3次,每次200毫克,連續10天,顯示鼻咽檢出病毒的比例可以下降,若加上阿奇黴素,病毒量下降更快,幾乎測不到病毒量。

不過,林淑文表示,奎寧合併阿奇黴素會有副作,都會造成心律不整,且年紀越大、女性的比率越高。中國等研究更指出,會有肝功能、腹瀉等副作用風險。此外,巴西研究顯示,高劑量奎寧會造成心率不整致死。

她說,美國有研究評估奎寧作為社區新冠病毒預防投藥,就要小心上述風險。

有效藥品台灣沒上市 教授:可藥廠強制授權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已加速評估有效藥物,如果有效藥品台灣沒上市怎麼辦?林淑文提醒,可以透過藥廠強制授權,不過台灣市場狹小,有藥廠可能拒絕並放棄台灣市場的隱憂,政府應盡早規畫。

【延伸閱讀】

社區大樓如何防疫? 醫師這樣建議

打球扭傷怎麼辦? 急診醫師教你急救處置

好緊張!疫期過敏性鼻炎噴嚏不停 新型鼻噴式混合藥物解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89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社團法人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CCSA)」致力於關懷全台育幼院、少年家園及安置機構中的兒童青少年,建構資源服務網絡。因為深知口腔健康為身體健康的基石,正確的口腔保健觀念須及早培養,所以積極尋求各界資源,為各大育幼院、兒少之家院生健康努力。今(10) 日首度與台灣箭牌合作於「財團法人新北市私立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 最近有一則很爆笑的新聞,就是當老公有小三時,某法師要做老婆的當做是眼睛業障,一切都是假的;更妙的是,另一位法師竟要老婆就當做是將老公出租。然而,專業的心理諮商師則認為,不論先生外遇或太太外遇,都建議勇敢面對,和另一半好好溝通,重建良好的感情,才能使家庭充滿愛的氛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中醫稱失眠為「不寐」,也就是睡不著、睡不好。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表示,透過望、聞、問、切,根據五臟六腑的表現作辯證,找出身體失衡的原因,中醫治療失眠可對症下藥,內服中藥搭配穴位針灸,平均經過一個療程約3個月,可改善失眠現象。 用腦過多易失眠 甘麥大棗湯調理 吳明珠中醫師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近日一名中年卡車司機,因雙手手肘疼痛不堪求診,他不僅無法拿筷子吃飯,有時還會痛到難以成眠,原來他因長年、長時間、長途駕駛,在雙手過度持續用力及未充分休息下,雙手手肘出現「網球肘」,有手臂痠痛、手肘外側一壓就痛的症狀,經過藥物及復健治療後,症狀改善許多。 皮下表淺結構、肌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