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冠輕重症患者要運動 研究:抗發炎、改善情緒

新冠輕重症患者要運動 研究:抗發炎 改善情緒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本土確診數增,目前國內已超過兩萬兩千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疾管署資料指出大部分的新冠肺炎患者為輕症,不過即便是輕症患者,也可能因為疾病導致疲倦、無力,進而影響生活。

固定體能活動  適度有益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COVID-19後如何自主做復健運動的部分也給出建議。體能活動對身心健康的益處已獲得充分證實,研究發現低度的全身發炎反應與代謝和認知功能障礙及憂鬱有關,而運動可改善代謝功能並具有抗炎作用,另外在交感神經和下視丘-腦下垂體中發現,定期體能活動可提高身心面對壓力的適應力,也可增加大腦神經的可塑性和神經生長因子進而改善情緒和認知。

運動後不覺得喘 運動量可增加

運動不足與運動過度對身體都不會有好處,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張瑋珊職能治療師表示,當運動後若能不間斷說出完整句子且不覺得氣喘,代表可增加運動量;若根本無法說話,或一次只能說一個字且嚴重氣喘,代表運動過量;若能說一個句子,停一兩下喘口氣,且出現中重度的氣喘,代表正確的運動量,為了提高體適能,運動時感到氣喘是正常的。

運動有分三期 增加肌力訓練

運動應分為暖身期、運動期及緩和期,暖身建議持續5分鐘,結束時感到微喘的狀態;運動期的部分,張瑋珊職能治療師表示,每週可安排5天,每次20-30分鐘的體適能運動,依體能來漸增運動時間,另可安排每週2~3天的肌力訓練運動,每次訓練間隔至少48小時,或可安排手肘彎舉訓練、推牆起身動作、膝伸直訓練、深蹲、抬腳跟訓練等。

緩和期的部分也建議應安排持續約5分鐘的放鬆運動,例如緩慢行走、原地踏步、重複暖身運動及伸展運動,適當的放鬆運動可防止運動傷害病幫助身體恢復到休息時的狀態。

【延伸閱讀】

全球陷入「新冠失眠」 台灣失眠者大增 高達近6成

COVID-19疫苗追加劑接種後皆有效提升抗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我跟你說,我昨天看到那個,欸…那個誰…就是那個啊…」明明話到嘴邊,卻怎麼也想不起關鍵人物的姓名?隨著年紀增加,記憶力越來越差,該怎麼辦?營養學專家表示,其實造成記憶力流失、專注力不佳的原因,除了與老化有關外;現代人飲食西化、過於精緻,導致維生素B群攝取不足,也是使大腦變遲鈍一大主因。 維生素B群缺...

閱讀詳情 »

有著「男性第一腺」之稱的攝護腺,需要靠平時保養,才能減緩攝護腺肥大及預防攝護腺癌。聰明吃,或許也有助於保護攝護腺,其中常被點名的是茄紅素、薑黃素兩者是男性保健不錯的選擇之一。但是,食物再美味營養,如果烹調少一道功夫,養生效果仍然會大打折扣! 茄紅素有很強抗氧化劑 幫助男性預防攝護腺癌 茄紅素具有很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科技進步帶來全新的智慧型生活,電腦、平板、手機不離身,工作、休息都使用,生活型態完全改變讓文明病悄悄上身。林小姐常因肩頸、頭痛就醫,尋求復健科協助。治療後症狀雖短暫緩解,卻仍一再出現。因電子產品使用過度所引發的「烏龜頸」,網路上烏龜頸的介紹林林總總,但你真的有接受到全面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因應偏鄉高風險孕產婦之健康照護需要,國民健康署於106年起逐步補助嬰兒死亡率、未成年少女懷孕率等較高的縣市,進行「高風險孕產婦健康管理試辦計畫」,該計畫於107年度共補助嘉義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南投縣及宜蘭縣6縣衛生局結合轄區24家產檢院所推行。輔導個案定期產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