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異常疲累、發燒咳嗽是COVID-19?醫:當心惡性淋巴瘤

異常疲累 發燒咳嗽是COVID-19?醫:當心惡性淋巴瘤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不明原因的發燒、咳嗽,除了警覺可能是新冠肺炎,也可能是惡性淋巴瘤症狀。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資料,惡性淋巴瘤每年新診斷病例超過三千人,其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佔四分之三,達2,967人,相較於十年前的每年不到兩千人,十年來新發生個案數大增五成,台大醫院內科部黃泰中醫師指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部分亞型(如CD30陽性T細胞淋巴瘤)現有治療效果有限,所幸,最近已有新型抗體藥物複合體標靶治療通過健保給付。

化療恐無效、骨髓移植亦讓患者飽受痛苦

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李啟誠醫師表示,由於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蟬聯男女十大癌症死因已超過10年,但因發病症狀不明顯,民眾往往輕忽,以致延誤就醫,僅不到半數的病人可早期發現。在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分類上可再細分為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及NK細胞淋巴瘤這三類,其中佔比較小的T細胞與NK細胞的發生率約占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之10~15%,也是目前最缺乏較新穎且有效治療的一種淋巴瘤。

其中CD30陽性T細胞淋巴瘤治療,大多是化學治療。然而,化療容易伴隨副作用,噁心、嘔吐、掉髮或疲倦等問題,治療相當辛苦外,也有無效的可能性;此外,許多患者盼透過骨髓幹細胞移植來根除疾病,但過程艱辛及移植失敗的可能性,再加上高昂治療費用,考驗病友與照護者的信心。

抗體藥物複合體標靶治療 獲一線健保給付

近年已有新型的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s)標靶治療出現。黃泰中醫師表示,根據最新臨床數據,抗體藥物複合體標靶藥物在CD30陽性T細胞淋巴瘤(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第一線治療上,可降低五成疾病惡化風險,7成以上的病人可延長存活超過5年,甚至在現有治療成效較差的皮膚T細胞淋巴瘤,新型的抗體藥物複合體也顯著延長無疾病存活期超過一年,且目前已獲第一線健保擴大給付,可減輕經濟負擔。

黃泰中醫師解釋,抗體藥物複合體標靶藥物,主要是結合單株抗體與細胞毒性藥物,過去在標靶治療上,往往是單獨使用單株抗體或是細胞毒性藥物,如今醫療科技進步,讓兩者可以產生綜效,提升抗癌成果。以淋巴癌為例,抗體藥物複合體標靶治療,可透過辨認癌細胞上的CD30表面抗原有效殺死癌細胞,也提升患者治療時的生活品質,甚至治癒的可能性。

除了針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人數相對較少但好發在年輕族群(30-40歲)的何杰金氏淋巴瘤病患也同樣可受惠,突破原先僅能用於二線後治療的限制,提前至一線使用,大幅改善過往化療常見的副作用所引起的困擾,也替病友減輕治療費用的壓力。

身體出現這6大症狀 儘速就醫

民眾在面對淋巴癌上該如何提高警覺?李啟誠秘書長提醒,越早發現越有治癒可能性,民眾可注意身體的六大警訊「燒、腫、癢、汗、咳、瘦」,包括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或是莫名的發燒、咳嗽、盜汗、全身發癢,或是體重莫名其妙減少超過10%,並感覺疲倦等,若出現疑似症狀,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及早發現淋巴癌,積極治療才能先發「治」人。

【延伸閱讀】

注意!症狀似感冒的淋巴癌 未治療恐「數月就奪命」

感動!賽前半年才擺脫淋巴癌 國手陳念琴進東奧8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2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對於更年期婦女來說,停經後不只容易出現盜汗、熱潮紅、焦躁不安等症狀,伴隨而來的頭暈、耳鳴、痠痛不適等症狀,更是讓人困擾!中國知名灸療師表示,想要改善「更年期症候群」,除了從調整生活飲食、作息做起,搭配適度的穴位刺激,也是輔助調解內分泌系統、舒緩身心不適的好方法。 「更年期症候群」比想像漫長 頭痛耳鳴...

閱讀詳情 »

老是愛翹腳、站三七步,小心骨盆歪斜找上門,使惱人的便祕、脹氣上身;甚至進一步增加脊椎神經負擔,引起腰痠背痛等不適症狀!想要擺脫骨盆歪斜該怎麼做呢?日本知名美體曲線雕塑家表示,善用常見的寶特瓶當道具,就是省錢、省力,又能輔助矯正不當姿勢的好方法! 骨盆歪斜了嗎?有這3症狀要注意 為什麼骨盆歪斜會帶來這...

閱讀詳情 »

天熱紫外線超級毒辣,出門如果沒有做好防曬,皮膚有可能像被「火吻」了一樣,整片紅腫、疼痛。網路上經常有網友分享:「曬傷後可以在皮膚上擦蘆薈膠急救,使紅腫消退」,甚至有人說:「擦燕麥乳液,或泡燕麥澡能緩解曬傷疼痛」,是真的嗎?來聽聽皮膚科醫師怎麼說。 紫外線是曬傷元凶 曬傷分為一度、二度 紫外線是造成皮...

閱讀詳情 »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維持健康生活,必須要有規律運動。根據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一項大型臨床試驗證實,每週只要散步150分鐘,就能減少老年人身體殘疾的風險。步行運動若能堅持下去,還可以代替很多保健品,並提高晚年生活品質。 同時,澳洲大學研究也發現,每天3次「快走10分鐘」,其實比「1天1萬步」更容易融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