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北幼園「接觸者的接觸者」解隔離竟確診 陳時中認了匡列該加嚴!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幼兒園群聚今(16)日驚爆再有「接觸者的接觸者」在解隔離之後竟確診,讓整起群聚事件人數增至33人之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坦言,現行針對匡列接觸者的一個做法恐怕要更嚴格,因為「現在看起來是不夠」。

指揮中心是在下午最新公布國內新增1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1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其中引發關注的是,幼兒園接觸者中有人在解隔離之後確診,案16221為70多歲女性,9月5日因北部某幼兒園感染事件由衛生單位安排至其他場所隔離,隔離期間及隔離期滿前採檢結果皆為陰性且均無症狀,9月12日解除隔離,9月14日因喉嚨痛就醫採檢,今日確診;已匡列接觸者2人,均列居家隔離,其餘接觸者匡列中。

由於該名幼兒園負責人行動不便很少外出、加上家人採檢都呈陰性,感染從何而來?陳時中表示,案16221曾在7月中接種過第1劑的莫德納疫苗,看來要討論,針對匡列接觸者的一個做法,恐怕要更嚴格了,病毒當然是這樣,不是你坐在哪不動,病毒就一定不會來找你,當初就時空跟情境的研判,認為把她匡在第二圈「接觸者的接觸者」就夠了,但現在看起來是不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進一步補充,案16221當初是因為沒有直接接觸幼兒園老師才被判定為第二圈,即「接觸者的接觸者」,而獲得解隔離也是因為相關接觸者的採檢結果都陰性,才會被提早放出。

另一方面,針對桃勤確診的女清潔人員,目前完整的病毒基因定序還沒出爐,無法判定是否與其他幾例國內Detla變異株群聚有關,但陳時中表示,目前認為其應該是在機艙環境中感染的機率高,指揮中心近日也將赴現場實地審視相關的清消跟管理作業流程,由專家來全面審視。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一日到貨「108萬劑莫德納+64萬劑AZ」 陳時中曝最新接種對象規畫

【有影】75歲以上第2劑來了! 全台釋「30萬劑莫德納」給7/9前打第1劑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止痛藥這麼有效,為什麼不敢吃? 其實,痛就是痛,當經痛時,排除真正因「病」產生的疼痛後,吃止痛藥就可快速改善疼痛,根本不用想太多「原因」來解釋,甚至限制自己什麼不能吃、什麼不能喝。 不過,當我在門診確定病人沒有長任何腫瘤,單純是生理性經痛後,卻還是得苦口婆心地勸她們可以吃止痛藥,實在是無奈又心疼。 ...

閱讀詳情 »

經痛不是病 我一直認為「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這句話並不正確。應該修正成經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因為牙痛有可能是蛀牙、牙齦炎造成,牙痛就是病啊!但是經痛就不是了,經痛往往就就是單純的痛,不是什麼子宮不好、婦科不好,更和氣虛不虛毫無關聯。   經痛,是一種生理現象 我們前面談過,隨著雌...

閱讀詳情 »

指揮中心7月23日宣布「全國調降疫情警戒標準至第二級」,台東縣長饒慶鈴昨表示,幼兒園及課照中心7月27日起開放孩子到校上課、國中小校園開放(不開放廁所及不提供飲用水)、開放高中以下運動團隊訓練及各項課程、研習、會議及活動等,人數限制室內50人、室外100人,但禁止跨縣市之校外教學活動。饒慶鈴長呼籲,...

閱讀詳情 »

台北市立美術館24日發出公告,表示接獲衛生單位通知,7月16日下午曾有確診者足跡,為確保參觀民眾、工作同仁安全,25日自主閉館一日,進行全館環境消毒;提醒該日下午參觀民眾進行自我健康監測,並將於27日(二)重新開放。針對網友詢問確診者出現足跡的時段,北美館回應,目前衛生機關僅告知為7月16日下午有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