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新北幼園「接觸者的接觸者」解隔離竟確診 陳時中認了匡列該加嚴!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北幼兒園群聚今(16)日驚爆再有「接觸者的接觸者」在解隔離之後竟確診,讓整起群聚事件人數增至33人之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上坦言,現行針對匡列接觸者的一個做法恐怕要更嚴格,因為「現在看起來是不夠」。

指揮中心是在下午最新公布國內新增12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及1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其中引發關注的是,幼兒園接觸者中有人在解隔離之後確診,案16221為70多歲女性,9月5日因北部某幼兒園感染事件由衛生單位安排至其他場所隔離,隔離期間及隔離期滿前採檢結果皆為陰性且均無症狀,9月12日解除隔離,9月14日因喉嚨痛就醫採檢,今日確診;已匡列接觸者2人,均列居家隔離,其餘接觸者匡列中。

由於該名幼兒園負責人行動不便很少外出、加上家人採檢都呈陰性,感染從何而來?陳時中表示,案16221曾在7月中接種過第1劑的莫德納疫苗,看來要討論,針對匡列接觸者的一個做法,恐怕要更嚴格了,病毒當然是這樣,不是你坐在哪不動,病毒就一定不會來找你,當初就時空跟情境的研判,認為把她匡在第二圈「接觸者的接觸者」就夠了,但現在看起來是不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進一步補充,案16221當初是因為沒有直接接觸幼兒園老師才被判定為第二圈,即「接觸者的接觸者」,而獲得解隔離也是因為相關接觸者的採檢結果都陰性,才會被提早放出。

另一方面,針對桃勤確診的女清潔人員,目前完整的病毒基因定序還沒出爐,無法判定是否與其他幾例國內Detla變異株群聚有關,但陳時中表示,目前認為其應該是在機艙環境中感染的機率高,指揮中心近日也將赴現場實地審視相關的清消跟管理作業流程,由專家來全面審視。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一日到貨「108萬劑莫德納+64萬劑AZ」 陳時中曝最新接種對象規畫

【有影】75歲以上第2劑來了! 全台釋「30萬劑莫德納」給7/9前打第1劑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翻攝CK101,下同     這名男子因為罹患「心臟澱粉樣變性」,異常蛋白質在血管壁的沉積,造成血管僵硬、脆化,不僅讓身體其他器官導致無法正常運作,心臟也受到莫大影響,讓他幾乎性命垂危。由於男子的心臟只能再維持一天的時間,於是兩位主治醫生Billy Cohn和Bu...

閱讀詳情 »

(圖片翻攝自 今日頭條 下同)   相信大家都知道雙氧水,很多時候我們都拿它消毒用。國外一名男子實驗“將鮮血滴入10倍濃度的雙氧水中”,之後的反應讓人驚掉下巴。 實驗使用的雙氧水。 把鮮血滴入。 鮮血滴入這超出我們平常使用10倍濃度的雙氧水中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鮮...

閱讀詳情 »

翻拍自百度知道     體液:機體含有大量的水分,這些水和溶解在水裡的各種物質總稱為體液,約佔體重的60%。體液可分為兩大部分: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存在於細胞內的稱為細胞內液,約佔體重的40%。存在於細胞外的稱為細胞外液。細胞外液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存在於組織細胞之間的組織間液(...

閱讀詳情 »

北京一名老中醫已經93歲了,他至今都沒有退休,不僅要來自給全國各地的病人看病,還經常參加各種日會議,每天精神矍鑠,滿面紅光,從不知疲憊。 據他說,他30多歲的時候,因為白天來看病的人很多,到了晚上他就特別疲憊。於是他夫人給他熬了一種粥,每天早晚喝一碗,3個月後他的精力明顯比以前好很多,白天忙了一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