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骨髓增生性腫瘤超難診斷 透過「它」有望破解!

骨髓增生性腫瘤超難診斷 透過「它」有望破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骨髓增生性腫瘤是一種血癌,會使骨髓製造過多白血球,紅血球或血小板。根據腫瘤型態分為不同類型,治療方式也不同,不過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解剖病理部莊文郁副主任表示,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僅是治療,從判讀診斷就有很大挑戰。林口長庚首次將AI技術導入血液病理診斷,輔助快速精準判讀。

骨髓增生性腫瘤種類多易混淆 治療方式大不同

骨髓增生性腫瘤包含多種情況,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以及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其包含早期骨髓纖維化(pre PMF)及顯著骨髓纖維化(overt PMF)四類。不同類型的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醫師會依據患者年齡、症狀和疾病分期提供不同的治療建議方式。

罹病原因不明 靠骨髓病理切片判讀

骨髓增生性腫瘤的確切罹病原因尚在研究中,後天的基因變異、環境因素等都是可能的致病因子。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液科郭明宗醫師表示,骨髓增生性腫瘤屬於血液增生性疾病,不像其他實體腫瘤疾病有明顯可觸及的腫塊,通常患者是因為血液指數異常,或是因疾病引起的症狀、併發症如出血、中風或是脾腫大等才進而就醫。

郭明宗醫師也說明,不同類型的骨髓增生性腫瘤,在臨床的症狀上有許多共通通之處,因此,要確認患者屬於何種類型的骨髓增生性腫瘤,需透過「骨髓病理切片」的判讀。

從診斷就困難重重 人工判讀有差異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解剖病理部莊文郁副主任進一步解釋,林口長庚的骨髓切片主要由血液病理次專科醫師進行判讀,其判讀難度極為複雜且須花費許多時間。其中,骨髓增生性腫瘤又因類型多與病理玻片影像極為相似,判讀的困難度又更上一層樓!

莊文郁副主任也表示,以人工判讀較難取得量化的結果,且可能會有不同診斷者間的判讀差異,若是對於骨髓增生性腫瘤較不熟悉或經驗較少的醫師會更難判讀。因此,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不僅是治療,其實是從診斷程序就開始!

藉AI人工智慧深度學習 齊心破解診斷難題

為此,林口長庚首次將AI技術導入血液病理診斷,輔助醫師進行快速且精準的判讀,期望幫助能幫助更多血液腫瘤病患及早診斷並接受治療,以避免轉化為預後較差的疾病或嚴重併發症。藥廠總經理陳喬松也表示,自第一代標靶治療到目前最創新的細胞基因療法,藥廠一直致力運用資料科學以發展先進藥品,運用大數據分析及AI數位科技是重要的策略方向。目前血液腫瘤的早期診斷仍有未被滿足的需求,此次攜手科技公司及長庚醫院,期望結合三方優勢,延續病患的生命並提升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三陰性乳癌好發年輕女性、存活率低 建議基因檢測

早期肺癌輔助療法 基因突變患者新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38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一年一度的中元節又要到來了,而今年夏天特別熱,高溫動輒37°C以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劉佳祐最近就碰到許多熱到渾身不舒服的案例,他說,消暑涼方不是躲在室內吹冷氣,或冰涼飲料一杯接一杯,這會愈喝愈渴、不喝更熱,建議可多吃酸味水果,如奇異果、柑橘等,幫助減少口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老人體力差,不需要運動?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平均每10名中就有1人有肌少症。醫師指出,老人肌肉不夠,一旦跌倒很容易骨折而臥床,增加死亡風險,建議多做負重運動,如散步、快走,也要多吃蛋白質食物,推薦魚肉、雞肉。 每10名老人1人有肌少症 根據統計,國內65歲以上長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不少民眾想要涼快一夏,甜食冰品、冷飲不離手,含糖飲料、甜食容易使口腔變成酸性環境,如果又加上刷牙不使用牙線,牙齒滋生牙菌斑,就會提高牙齦發炎、牙周病、蛀牙的機率,也容易引發敏感性牙齒。   餐後10分內刷牙 平衡口中酸性 口腔環境酸鹼值通常維持在偏中性,用餐後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家有中風患者,常讓照顧者心力交瘁!根據醫師臨床經驗發現,中風病患常伴隨暫時失能,日常生活都需要親人照護;若照顧者沒有親友支持,很容易罹患憂鬱症,發生新聞事件中的孝子弒母等人倫悲劇。 腦中風造成生活失能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林佩欣表示,腦中風是腦部血管...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