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型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併發症約降五成

新型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併發症約降五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一名80多歲老先生,身體硬朗,但三年前卻被診斷出罹患病竇症候群,但裝上傳統心律調節器後,左胸口節律器上方,皮膚卻反覆破損感染,兩年前更出現傷口蜂窩性組織炎,前後反覆治療,期間還進行2次清創手術,後來才經醫師評估後,改以新一代膠囊型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治療,術後患者恢復良好,且行動也不再受限,生活品質逐漸改善。

傳統節律器導線併發症多 患者得承擔風險 

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是直接植於心臟,少了額外導線連結,根據研究證實,有效減少傳統節律器造成的傷口感染,及導線老化問題,患者也不用擔心因導線而限制活動困擾;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柏霖指出,傳統心律調節器,容易出現表皮傷口破損、發炎感染等併發症,尤其治療後,感染過的部位復發率高,多數患者最終得移除原來節律器,再於另一邊植入新的節律器,對於患者生心理而言,都是身心煎熬。

無導線心律調節器體積小 膠囊僅3公分

為提供民眾完善的心血管疾病照護,新竹馬偕與醫學中心同步,於去年八月引進無導線心律調節器;林柏霖醫師表示,比起傳統心律調節器,術後得注意導線脫落走位,且傷口感染等問題,無導線心臟節律系統不僅使患者傷口較小,電極和導線也整合為外觀不到3公分高的膠囊,體積甚至不到傳統心律調節器的十分之一,患者術後也不必限制動作,就能達到控制心律的效果。

術前須評估 選擇合適機型

根據新竹馬偕醫院統計,在2004至2017年間,已為近500位患者進行傳統心律調節器手術,雖傷口感染比例僅3%,但引發感染後,少數患者卻引發反覆性抗藥性細菌心內膜炎或敗血症;林柏霖醫師表示,雖目前提供新的治療選擇,但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僅限於單腔心室節律,且無健保給付,患者仍得經醫師評估病況後,選擇適合機型。

植入無導線心律調節器 從鼠蹊部手術時間約半小時

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將節律器、電極和導線整合為一,僅約0.8c.c.、2公克重。林柏霖醫師指出,手術一樣採表皮局部麻醉,從患者鼠蹊部順著股靜脈,藉由導管將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固定於右心室,移除導管後僅留下鼠蹊部約莫1公分的傷口。手術時間通常較傳統心律調節器短,平均約半小時。無導線心律調節器解決了傳統心律調節器幾個主要問題,包括傷口細菌感染、導線脫落或沾黏及機器存在感影響外觀等,有研究就指出,植入無導線心律調節器後一年,相關併發症的發生率僅4%,遠比傳統心律調節器7.6%為低,且患者不需限制活動,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6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女性朋友們,你瞭解自己的內衣褲嗎? 特別是內褲,千萬不可小覷它的保健作用哦, 科學家告訴我們:女性如果不注重個人衛生,患婦科病的幾率將大大增加。 而且,內褲還隱藏著不為人知的諸多小秘密,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瞭解女人內褲隱藏的12個驚人秘密 1、「究竟從哪裡流出來的呢?」   一部分是由子宮頸...

閱讀詳情 »

首先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哈薩克斯坦人居然是這樣拔血罐的,這畫面簡直太殘暴了,我不敢看!! ▼所謂拔血罐,就是在後背的穴位處用梅花針扎15下左右,用拔罐將淤血抽出,達到通絡的作用,屬於中國傳統療法之一 ▼醫生正在給患者拔血罐 』 ▼小編是沒有體驗過這種療法,看上去很凶殘啊! ▼腿上也來一排 ▼這哪是...

閱讀詳情 »

早上做完4件事,讓你永遠胖不起來!~~一個月瘦10公斤!~~ 這個減肥法不是一般厲害!!!   第一件: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飲水機沖一杯溫的淡鹽水(夏天喝涼的),鹽水可以清腸。 比例是100毫升水鹽水不超過0.9克,而且鹽水可以保護皮膚可以使皮膚變好,如果按照正常比例沒有副作用。 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