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婚妻確診乳癌超絕望 這手術助重拾幸福人生

新婚妻確診乳癌超絕望 這手術助重拾幸福人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早知道生病的話,我就不要結婚了!」乳房不僅為哺育孩子的工具,也是女性的重要性徵。一名28歲的職業婦女,在蜜月前夕發現乳房有腫塊,才剛新婚的她害怕拖累丈夫,趕緊就醫切片檢查,不料確診為乳癌第二期,讓她感到絕望不已。由於她未來仍有懷孕計畫,在醫師建議下接受手術前輔助化學治療與標靶治療,讓乳房腫瘤逐漸縮小,並以整形式保留手術治療成功保留乳房,手術後證實乳房腫瘤完全消失戰勝乳癌,後來也生了對健康的雙胞胎寶寶,過著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

乳癌為台灣女性癌症好發首位 醫療進步延長存活期

國人飲食習慣西化、長期受環境荷爾蒙刺激、作息不規律導致激素分泌異常,或是家族遺傳等因素,使得乳癌發生率為女性癌症首位、死亡率第四位,且近年來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台中慈濟醫院乳房醫學中心林金瑤主任表示,國內外越來越多的資源投注於乳房研究,現在治療方法多元,目前已經大幅提升乳癌的治癒率,延長患者的存活期。

整形式保留手術自然又美觀 搭配低溫器械減少組織損傷

然而,手術仍為乳癌主要治療方式之一,女性最擔憂莫過於乳房切除手術後是否會改變外觀,影響自信心。林金瑤主任表示,乳癌手術選擇多,若癌細胞位於乳房單一區域且非多發性,可以選擇乳房保留手術。而整形式保留手術除了可將乳房保留,只切除病灶之局部乳房,與傳統保留手術相比,更能減少胸部凹陷等術後影響,能夠幫助患者維持乳房外觀。此外,術中可搭配低溫電漿刀(器械溫度約攝氏50至60度左右),減輕術後疼痛感,以及減少瞬間高溫對胸部組織及其周圍的傷害,降低組織受侵害的厚度與疤痕的增生。

良好生活習慣與定期篩檢 可預防乳癌找上門

近年來乳癌發生率仍居高不下,林金瑤主任表示,平時應該遠離高油、高糖分飲食,且保持生活作息正常,以降低罹患乳癌的機率。另外建議女性30歲以後也應該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且在40歲以後要每2年作乳房攝影,若有家族病史更應該及早篩檢。若罹患乳癌也請不要驚慌,盡早與醫師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乳癌患者也能享有美好人生。

【延伸閱讀】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就是愛家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8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冬天仍須留意腸病毒威脅!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確定病例,疾病管制署提醒,由於一年四季皆有腸病毒活動,且無論成人、幼兒都有感染的可能,請民眾不可掉以輕心,應確實做好手部衛生,並注意環境清潔與消毒,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北部6歲男童 腸病毒併發重症疾管署表示,這名病例為...

閱讀詳情 »

◎該照顧的不只身體,還有情緒 負面情緒是影響人體健康的很重要的關鍵,人體百分之八十的問題都來自於不良情緒,這些負能量的形式,都會變成有形的毒素,堵塞在我們的身體之中。 負面情緒是一種毒,累積久了就易生病 我們的身體擁有天然的代謝平衡系統、免疫系統、新陳代謝、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等,會幫助我們將體內多...

閱讀詳情 »

◎有效改善疲勞 缺乏運動的現代人,也很容易累積疲勞,先了解疲勞是怎麼產生的,就知道為什麼劈腿伸展操可以改善疲勞。 ●血液循環變好,身體的疲勞也會消失 藉由肌肉的伸展或收縮,可讓關節活動,維持姿勢。但是身體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的話,肌肉就會僵硬,動作也會不順暢;僵硬的肌肉和不正確的姿勢,使得血管或淋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統計,國內自然產率約64%、剖腹產率約36%,雖然婦產科醫師通常會鼓勵自然產,但有些產婦在醫師基於生產安全考量或有時間安排的計畫下,最後選擇剖腹產。宥宥婦幼中心呂泓逸醫師表示,生產時若寶寶胎位不正、胎盤早剝、寶寶過大或過小、胎兒窘迫等,或是過去子宮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