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攝護腺手術 心臟病患者免停抗凝血藥

新攝護腺手術 心臟病患者免停抗凝血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75歲江先生,25年前接受過二尖瓣膜置換手術,需長期服用抗凝血藥。隨年紀增長,排尿困難以及夜間頻尿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就診於台北慈濟醫院。經泌尿科醫師診斷是攝護腺肥大,建議手術或雷射,但因傳統手術需停用抗凝血藥,可能發生嚴重併發症,於是會診心臟血管科。

老年易攝護腺肥大 飲食也是關鍵

收治該案例醫師、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鄭詩璁醫師表式,攝護腺又稱前列腺,位於膀胱正下方、直腸前方,下接尿道。「年輕男性的攝護腺大約核桃一般大小,隨年紀逐漸增大,大約五十歲後,攝護腺組織開始增生。」

醫學上稱為「攝護腺良性增生」,常見症狀有尿流細小無力,必須等待一陣子才解得出來;或是老覺得無法完全排空尿液,需用力才解得出來,解完後還會滴滴答答;有時一尿急,會來不及上廁所,或晚上睡覺頻尿。

鄭詩璁提到,引起攝護腺肥大的因素很多,年齡增長是主因,「因男性賀爾蒙長期刺激,容易造成攝護腺肥大。」醫學研究指出,愛吃肉或習慣攝取高脂食物,尤其是肥胖者,罹患攝護腺肥大甚至攝護腺癌的比率都較高,證明飲食習慣也與攝護腺疾病有密切關係。

治療攝護腺肥大 方式多元

攝護腺肥大的治療,有藥物治療、高頻射頻、超音波、微波、高溫與雷射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等方式,其原理都是消減攝護腺體積、通暢尿道,進而達到改善尿流的目的。

鄭詩璁以「攝護腺動脈栓塞術」成功為江先生解決尿尿困擾,術前及術中沒有停止抗凝血劑使用,減少瓣膜栓塞的風險,術後當天即回家,復原狀況良好。

需服用抗凝手劑患者 考慮採用新手術

醫師說,運用微晶球阻塞攝護腺動脈,減小攝護腺體積的「攝護腺動脈栓塞術」,是治療攝護腺肥大的新技術。「透過微創手術,用微細導管經由動脈系統,將微晶球輸送到攝護腺動脈造成阻塞,使攝護腺動脈無法獲得足夠血液,開始萎縮,減少下泌尿道症狀。

有些患者若因手術需停用抗凝血劑,可能有併發症風險,但「攝護腺動脈栓塞術」執行過程不需停用抗凝血劑,可快速止血。鄭詩璁表示,術後血尿及所有不適感都相當低,「大約一周可以感受到症狀慢慢改善,一個月後更明顯。」

鄭詩璁提醒,如果已確診攝護腺肥大,日常生活上多吃蔬果,避免刺激性食物,不要一次喝太多水。最重要的是,與醫師討論,選擇適當治療方式,並定期追蹤檢查。

【延伸閱讀】多靶點抑制二線標靶藥物 延長腎癌病患存活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6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菸品每年在全球奪走700萬條生命,每兩位吸菸者中,就有一位死於吸菸相關疾病!以臺灣來說,每年約有27,000人死於菸害,約每20分鐘就有1人死於菸害。因此,衛福部屏東醫院日前舉辦戒菸衛教宣導,邀請家醫科高偉適醫師,分析近十年吸菸人口數變動趨勢,論述吸菸對健康的危害,及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服用藥物以後,皮膚出現紅疹、眼睛產生不適紅腫等症狀,該怎麼辦呢?服藥後,若是發生這些症狀時,就要懷疑自己可能是藥物過敏了!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民眾,假如在用藥期間發生「疹」、「破」、「痛」、「紅」、「腫」、「燒」等藥物過敏6大前兆症狀,要立即攜帶正在服用的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症已進入個人化、精準醫療新時代,近年來癌症精準醫療在基因檢測、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的研發下,治療愈具專一性,病患生命得以延長。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楊成副院長建議,透過跨癌別的「全方位癌症基因檢測」找出導致癌症發生的突變基因及治療用藥,幫醫師與病人找到更多治療可能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68歲的吳先生近期,因倦怠並伴隨偶有腹部脹痛,到衛福部樂生療養院肝膽胃腸科看診,林慶良醫師詳細查問生活史,平時無抽菸或喝酒習慣,過去也沒有得過慢性B型或C型肝炎,更細部的探查其病史發現,雖沒有發燒或感冒症狀,但覺得胃口些許減低體重略降,同時最明顯的是體力變差!爬沒幾階樓...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