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攝護腺手術 心臟病患者免停抗凝血藥

新攝護腺手術 心臟病患者免停抗凝血藥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75歲江先生,25年前接受過二尖瓣膜置換手術,需長期服用抗凝血藥。隨年紀增長,排尿困難以及夜間頻尿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就診於台北慈濟醫院。經泌尿科醫師診斷是攝護腺肥大,建議手術或雷射,但因傳統手術需停用抗凝血藥,可能發生嚴重併發症,於是會診心臟血管科。

老年易攝護腺肥大 飲食也是關鍵

收治該案例醫師、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科鄭詩璁醫師表式,攝護腺又稱前列腺,位於膀胱正下方、直腸前方,下接尿道。「年輕男性的攝護腺大約核桃一般大小,隨年紀逐漸增大,大約五十歲後,攝護腺組織開始增生。」

醫學上稱為「攝護腺良性增生」,常見症狀有尿流細小無力,必須等待一陣子才解得出來;或是老覺得無法完全排空尿液,需用力才解得出來,解完後還會滴滴答答;有時一尿急,會來不及上廁所,或晚上睡覺頻尿。

鄭詩璁提到,引起攝護腺肥大的因素很多,年齡增長是主因,「因男性賀爾蒙長期刺激,容易造成攝護腺肥大。」醫學研究指出,愛吃肉或習慣攝取高脂食物,尤其是肥胖者,罹患攝護腺肥大甚至攝護腺癌的比率都較高,證明飲食習慣也與攝護腺疾病有密切關係。

治療攝護腺肥大 方式多元

攝護腺肥大的治療,有藥物治療、高頻射頻、超音波、微波、高溫與雷射治療,以及手術治療等方式,其原理都是消減攝護腺體積、通暢尿道,進而達到改善尿流的目的。

鄭詩璁以「攝護腺動脈栓塞術」成功為江先生解決尿尿困擾,術前及術中沒有停止抗凝血劑使用,減少瓣膜栓塞的風險,術後當天即回家,復原狀況良好。

需服用抗凝手劑患者 考慮採用新手術

醫師說,運用微晶球阻塞攝護腺動脈,減小攝護腺體積的「攝護腺動脈栓塞術」,是治療攝護腺肥大的新技術。「透過微創手術,用微細導管經由動脈系統,將微晶球輸送到攝護腺動脈造成阻塞,使攝護腺動脈無法獲得足夠血液,開始萎縮,減少下泌尿道症狀。

有些患者若因手術需停用抗凝血劑,可能有併發症風險,但「攝護腺動脈栓塞術」執行過程不需停用抗凝血劑,可快速止血。鄭詩璁表示,術後血尿及所有不適感都相當低,「大約一周可以感受到症狀慢慢改善,一個月後更明顯。」

鄭詩璁提醒,如果已確診攝護腺肥大,日常生活上多吃蔬果,避免刺激性食物,不要一次喝太多水。最重要的是,與醫師討論,選擇適當治療方式,並定期追蹤檢查。

【延伸閱讀】多靶點抑制二線標靶藥物 延長腎癌病患存活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64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咀嚼力是防老關鍵!台灣前進文化發展協會攜手亞太牙醫教育學會、國立陽明大學牙醫學系咀嚼與吞嚥團隊推廣「健康老,從口開始」,呼籲全民重視口腔咀嚼及吞嚥能力,延緩失智症相關疾病。台灣前進文化協會理事長池國平提醒,長者應多吃營養又不會太軟的食物如核桃、毛豆,也可嚼食無糖口香糖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肌肉美學是醫美最後一塊拼圖!」針對國際醫美新趨勢,皮膚科診所院長彭賢禮分析,近來曲線雕塑風行,要達到最完美體雕效果,除減脂與皮膚緊緻,肌肉也要一併強化,近來興起的HIFEM(高強度聚焦磁能)技術,以非侵入式治療進行100%極限肌肉鍛鍊,由內到外完整雕塑曲線,他直言是完...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根據統計顯示,成人每天可能掉落的皮屑約有1.5公克,這樣的皮屑量能夠養活100萬隻塵蟎,加上台灣溫暖潮溼的氣候,更適合塵蟎生存,即便降低空氣溼度,塵蟎的屍體及排泄物也可能誘發鼻過敏,常見的症狀如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紅腫發癢、鼻塞、咳嗽等。 中醫師陳瑞聲表示,在台灣,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飾演漫威超級英雄「黑豹」的查德威克鮑斯曼(Chadwick Boseman),在29日驚傳因大腸癌逝世,享年43歲。根據106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已連續蟬聯12年十大癌症首位,全台每年有1.5萬人確診為大腸癌,平均37分鐘就有1人,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暨高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