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發現提供新方向 解開雷特氏症之謎

新發現提供新方向 解開雷特氏症之謎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雷特氏症是一種罕見的複雜性神經失調症,是一種嚴重的身心障礙症,雷特氏症以1萬分之一的機率好發於小女孩,男孩則早夭。病童通常在1.5歲時身心快速退化,並會出現扭手、搓手、玩手及吃手等症狀。隨之而來會發生語言障礙、運動功能失調、社交能力變差、學習與記憶能力衰退以及情緒失調等嚴重的身心障礙症狀,有些患者甚至會發生脊椎側彎的現象,目前無法治癒,只能依賴藥物改善。
基因病變 造成社交記憶相關缺陷
由於嬰兒出生時是正常的,突然病變加重,對於患者與家庭的痛楚尤其深沉難言。醫學界已知雷特氏症病因與X染色體上的MECP2基因突變有關,並且可藉由基因檢測驗出。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李小媛特聘研究員日前發表最新研究成果,發現若增強大腦中一種名為MeCP2 蛋白的特定後轉譯修飾作用,可挽救實驗小鼠因泛自閉症—雷特氏症 (Rett Syndrome) 所導致的社交、記憶與腦神經細胞的缺陷。
新發現可減緩退化 提供思考新方向
李小媛特聘研究員表示,研究團隊證實,在雷特氏症患者最常見的幾種MECP2基因產生突變的位點,都會呈現MeCP2類小泛素修飾明顯減少的現象。研究團隊再以基因剃除鼠為實驗對象,增加其腦中MeCP2 蛋白的類小泛素化,結果發現可以成功挽救其社交、記憶以及神經突觸可塑性的缺陷,同時會增加腦中腦源神經滋養因子的表現。腦源神經滋養因子亦早已被證實可促進學習與記憶能力、神經可塑性,甚至減緩腦神經細胞退化,可以提供未來治療雷特氏症新的思考方向。
 研究成果已於
於2016年2月4日刊登在國際重要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為瞭解雷特氏症之病因及治療方向,提供新的思考途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55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28歲的呂先生在一次長途駕駛中,因突然身體不適導致車子失控撞上分隔島,強大的撞擊使他彈飛至車外,過程中左小腿不幸被截斷,緊急送醫救治。收治患者的成大整形外科醫師李曜洲表示,患者除了左小腿斷裂,身上還有多處創傷和骨折,不適合立即接受接合斷肢手術。最後,決定讓患者在7天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提到泌尿科,一般人常聯想到攝護腺肥大等男性疾病,但由於女性的尿道較短,加上懷孕、生產、勞動、老化等狀況,婦女的泌尿問題也不在少數。就有一名女大學生,經常有頻尿問題,進一步就醫,才發現是膀胱過動症導致。收治該名女大生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鄒頡龍表示,這位女大...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一名國小生,半年前開始出現間歇性腹痛,且偶爾出現便秘,但排便並不會疼痛,就醫檢查後,醫師確診為功能性腹痛;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醫師蕭冠群指出,兒童的慢性腹痛分為功能性和器質性,功能性主要是因心理上壓力,導致腸胃蠕動功能異常,根據研究顯示,70%腹痛原因多與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年近七十的吳先生因肺炎住院治療長達三個月,回家休養後卻出現拉肚子的症狀,一天要跑廁所三、四次,吳先生以為是吃壞肚子,就自行服用腸胃藥,但拉肚子的情況卻未改善,直到複診檢查後,才發現是因住院期間使用抗生素而造成腸道內感染困難梭菌。高雄榮總內科部主任陳垚生醫師表示,困難梭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