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新發現! 生物失去必要基因還能演化求生

新發現! 生物失去必要基因還能演化求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就像人類細胞一樣,除了用來釀酒與烘焙之外,也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這些「必要基因」也存在於人類體內,所以它們不僅是群古老的基因,也是生物基因體內最重要且最核心的一群基因。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張典顯副主任的研究團隊發現,在一次實驗中一個必要基因PRP28可以被刪除,而酵母菌居然還活著!

絕處逢生演化奧秘 已刊登於國際期刊

本研究是臺灣首篇被刊載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態演化》(Nature Ecology andEvolution)的文章,該期刊為《Nature》子期刊。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張尚麟表示,在負責剪接RNA的剪接體中,「PRP28」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零組件。當失去了「PRP28」,RNA剪接無法進行,細胞就會死掉。

然而,研究團隊將「PRP28」搭配的零組件進行互補性的改變,細胞就可以不需要「PRP28」。但這種缺少「PRP28」的酵母菌因為RNA剪接效率低,導致生長得比較差。

開發治療疾病藥物 調整標的物需求

研究團隊深入調查後,發現演化後的酵母菌可藉由降低上游轉錄(Transcription)的效率,讓轉錄與RNA剪接(Splicing)再度同步化,像是一種負負得正的概念,藉此重新優化細胞整體基因的表現。這個實驗結果顯示,生物系統中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基因表現路徑,不同步驟可以互相影響,例如RNA轉錄與RNA剪接,可以更了解細胞運轉的邏輯與生物系統的演化。

研究團隊表示,這個觀念可以被運用到生物系統的優化,提供未來設計調控生物系統的新路徑。比如說,在開發治療疾病的藥物時,可針對標的物的上下游進行調整以達到系統的整體平衡。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1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綜合報導】癌症時鐘快轉,與前一年相較,2017年癌症時鐘快轉16秒,每4分42秒就有1人罹癌,新發癌症人數達11萬1,684人,較2016年增加852人,雙雙創下紀錄。台灣癌症基金會建議,多吃蔬果、少吃加工品,實施健康用餐10守則,就能遠離癌症威脅。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衛福部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個案是桃園市龜山區迴龍里20多歲男性,近期無出國史,10月26日至29日間陸續出現發燒、臉部紅腫情形數度就醫,因登革熱NS1快篩陽性通報,經檢驗確診感染第一型登革熱。 疾管署表示,個案平時活動地以桃園市龜山區住家及新北市新莊...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連日出現新冠境外移入,當中多人持3日內病毒核酸陰性報告,卻在台灣重新檢驗時,發現病毒陽性;也有個案隔離檢疫期滿前採檢陰性,自費檢驗卻呈現陽性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解釋,病患應該在病程晚期,可能檢驗到病毒「屍體」;另外,有電子廠傳傾向取消尾牙,指揮中心回應秋冬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相較於數10年前,現今乳癌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已讓許多女性不必承受乳癌的折磨與身體的變形;化學治療及標靶藥物的發展,更使腫瘤的遠端轉移得以受限。但乳癌在治療上仍存在許多後遺症,其中最打擊女性癌友的莫過「乳房切除」。 亞東醫院形體美容中心主任湯月碧分享,先前1位正值青...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