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斷斷續續、重複發生… 他鬧「無痛性血尿」竟是膀胱癌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無痛性血尿不能輕忽!一名70歲老翁就因為血尿問題前往醫院就醫,沒想到醫師用膀胱鏡檢查發現膀胱有腫瘤,進一步切片診斷確定為膀胱癌,且已經是第4期。醫師就提醒,膀胱癌是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第9名,症狀以肉眼可見的無痛性血尿為主,且血尿通常斷斷續續、重複發生。

該名老翁最後住院接受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手術,術後發現腫瘤不但侵犯到肌肉層而且無法刮除乾淨,電腦斷層掃描也發現膀胱周邊的脂肪組織不乾淨且骨盆腔淋巴結有腫大現象,還好接受了6次的免疫檢查點抑制治療之後,順利進行根除性膀胱切除及骨盆腔淋巴清掃,術後恢復良好。

奇美醫學中心泌尿腫瘤科主任劉建良表示,在台灣,膀胱癌分布年齡層以40歲以上中老年為主,早期的膀胱癌(非肌肉侵犯型),治療以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加上術後膀胱化學灌藥為主;局部晚期膀胱癌(肌肉侵犯型)以全身性化學治療加上放射線治療,或是根除性膀胱全切除手術為主;轉移性膀胱癌(淋巴轉移、臟器轉移或是骨頭轉移)則以全身性化學治療為主。

劉建良說,過去30年間,晚期病人一旦化學治療無效,往往就沒有更好的治療方式,但健保今年2月起已將3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藥物納入治療8種癌症,這類的膀胱癌病人才有了一線治療生機。

不過,劉建良指出,目前大多數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單獨使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癌症的有效率多半只有約20%到30%左右,多數人仍是無效的,但若是有效,效果通常很明顯。

劉建良強調,以奇美醫學中心為例,每年診斷的泌尿道上皮癌新病人約有200到250人,其中晚期膀胱癌病人約占2成到2成5,在目前的手術、化學、放射線、藥物等治療下5年存活率約20%到30%,但更重要的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男子機車車禍嚴重撞擊 罕見「絞刑式骨折」險癱

內部「立委優先」作業程序曝光 台大醫院撇特權:紀錄存檔非工作規範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下午公布國內新增10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至於外界關注的中研院助理實驗室病毒外洩染疫一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案16816的匡列接觸者全數檢驗陰性。 陳時中說,今日新增10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變種病毒「Omicron」蔓延全球,英國出現全球首例公開確認的Omicron死亡病例,再引發關注,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14)日表示,就近期蒐集到的國際資訊,反倒有樂觀的點,也就是Omicron確實可能像南非觀察到的,死亡率較Delta...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2022年九合一大選大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防疫一戰成名後,一直被視為是台北市長大熱門,不過,今(14)日卻有知情人士跳出來爆料,指綠營早已鎖定「刺客」取代陳時中,要派知名主持人謝震武對戰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對此,陳時中下午低調以對媒體的追問,避談謝震武,...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史上首部榮獲奧斯卡的韓國電影《寄生上流》中表現亮眼的演員朴素丹,驚傳罹患甲狀腺乳突癌,讓年僅30歲的她,停下一切演藝活動,已進行相關治療手術並休養中,其實甲狀腺癌專愛找女性的麻煩!國內醫師提醒,甲狀腺癌在台灣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4名,儘管甲狀腺結節常見且多為良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