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遠離大腸癌 從破解3大迷思開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遠離大腸癌 從破解3大迷思開始!

根據統計,大腸癌患者有一半的人都會出現血便的現象,雖然血便不一定是由大腸癌引起,大多數是因為痔瘡、肛裂、大腸憩室炎等下消化道疾病,或是胃潰瘍、胃出血等良性上消化道出血所引起。65歲的王先生因為參加社區舉辦的大腸癌篩檢,報告呈現糞便潛血陽性而至的肝膽腸胃科門診就診,進一步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內視鏡發現5顆大腸息肉,並予以切除,因為息肉數量較多,醫師提醒約2至3年後需要再追蹤。國健署自民國99年起正式於全國推行大腸癌篩檢,但至今仍有許多民眾有錯誤觀念與迷思。

大腸癌迷思大破解
迷思一:沒有任何症狀,就不會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也不需要篩檢?
樂生醫院肝膽腸胃科趙珂漢醫師說,大腸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篩檢,進而早期發現及治療。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息肉癌化造成,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息肉並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此外,根據國外研究,每1至2年進行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20%至32%的大腸癌死亡率。
 
迷思二:肉眼觀察大便顏色正常,就代表大便無潛血反應,也不需要篩檢?
趙珂漢醫師指出,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所使用的是極敏銳之免疫法,能針對肉眼不可見的微量潛血進行檢測,所以即使大便顏色正常,也不代表大便沒有潛血反應的可能,因此建議民眾若介於50-75歲應每2年接受糞便潛血篩檢。
 
迷思三:聽說大腸內視鏡很痛,我不敢接受大腸鏡檢,是否有替代方案?
由於大腸的走向不是一根直直的管子,因此大腸鏡碰到轉彎處時,病人偶爾會感覺到臟器被拉扯的疼痛,通常檢查前會先讓病人注射止痛藥物及腸胃放鬆劑,緩解上述疼痛。或是於檢查時請病人改變姿勢、請助手壓肚子固定腸道等方法,都可減輕疼痛,讓檢查更順利進行。若民眾仍十分擔心大腸鏡檢所造成的疼痛,建議與醫師討論選擇減痛或無痛之大腸內視鏡檢查。其他替代方案如空氣鋇劑雙重顯影大腸攝影、電腦斷層虛擬大腸鏡等檢查,雖然也有偵測及診斷腸內病灶之功能,但若發現病灶仍需安排大腸鏡做進一步切片或化驗。
 
趙珂漢醫師呼籲,大腸癌的症狀與息肉的增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遠離大腸癌從糞便潛血篩檢開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預防大腸癌的不二法門,一旦糞便潛血報告呈現陽性,務必要至醫院腸胃科就診。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近來,隨著天氣轉冷,除了季節性流感需多加防範外,病毒性腸胃炎也需注意,近日嘔吐、腹瀉就醫的民眾大增,南投醫院提醒,病毒性腸胃炎傳染性極高,應注意飲食衛生,並且落實勤洗手。 依疾管署統計,腹瀉就醫民眾上升,也比去年同期要高。病毒性腸胃炎,尤以輪狀病毒和諾羅病毒感染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年節期間民眾總會採買各式各樣年節食品,看電視或聊天,零食越吃越「刷嘴」,但是當心六天年假,可別多了2~3公斤的油脂在身上,造成健康負擔。因此營養師提醒,年節期間,吃入許多高脂肪高醣類食物,體重過重患者易造成三酸甘油脂飆高,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故應要特別控制飲食...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年底尾牙多,大吃大喝小心傷身!台中一名39歲的陳先生,連續三天當中,有尾牙、聚餐、吃火鍋,沒想到第三天火鍋吃到吐,還連吐六次,吐到出血,嚇得趕緊掛急診,原來他吃太撐吃到吐,吐得太激烈造成食道裂傷。  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何明印醫師表示,陳先生說自己平時健康...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放眼街道,觸目所及,均是體內膽固早已超標的正港固醇哥與固醇姊,因國人飲食偏好高油高脂,不吃油炸不罷休,一天無肉生活無味,導致國人體內膽固醇普遍偏高,不過,要降低這引起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禍首,從肉類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又不可偏廢,也因此,魚肉,是許多人減少體內膽固醇持續累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