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遠離大腸癌 從破解3大迷思開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

遠離大腸癌 從破解3大迷思開始!

根據統計,大腸癌患者有一半的人都會出現血便的現象,雖然血便不一定是由大腸癌引起,大多數是因為痔瘡、肛裂、大腸憩室炎等下消化道疾病,或是胃潰瘍、胃出血等良性上消化道出血所引起。65歲的王先生因為參加社區舉辦的大腸癌篩檢,報告呈現糞便潛血陽性而至的肝膽腸胃科門診就診,進一步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內視鏡發現5顆大腸息肉,並予以切除,因為息肉數量較多,醫師提醒約2至3年後需要再追蹤。國健署自民國99年起正式於全國推行大腸癌篩檢,但至今仍有許多民眾有錯誤觀念與迷思。

大腸癌迷思大破解
迷思一:沒有任何症狀,就不會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也不需要篩檢?
樂生醫院肝膽腸胃科趙珂漢醫師說,大腸癌早期並無明顯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篩檢,進而早期發現及治療。大腸癌主要是由大腸內的腺瘤息肉癌化造成,因此,如能早期發現腺瘤息肉並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此外,根據國外研究,每1至2年進行糞便潛血篩檢,約可下降20%至32%的大腸癌死亡率。
 
迷思二:肉眼觀察大便顏色正常,就代表大便無潛血反應,也不需要篩檢?
趙珂漢醫師指出,目前糞便潛血檢查所使用的是極敏銳之免疫法,能針對肉眼不可見的微量潛血進行檢測,所以即使大便顏色正常,也不代表大便沒有潛血反應的可能,因此建議民眾若介於50-75歲應每2年接受糞便潛血篩檢。
 
迷思三:聽說大腸內視鏡很痛,我不敢接受大腸鏡檢,是否有替代方案?
由於大腸的走向不是一根直直的管子,因此大腸鏡碰到轉彎處時,病人偶爾會感覺到臟器被拉扯的疼痛,通常檢查前會先讓病人注射止痛藥物及腸胃放鬆劑,緩解上述疼痛。或是於檢查時請病人改變姿勢、請助手壓肚子固定腸道等方法,都可減輕疼痛,讓檢查更順利進行。若民眾仍十分擔心大腸鏡檢所造成的疼痛,建議與醫師討論選擇減痛或無痛之大腸內視鏡檢查。其他替代方案如空氣鋇劑雙重顯影大腸攝影、電腦斷層虛擬大腸鏡等檢查,雖然也有偵測及診斷腸內病灶之功能,但若發現病灶仍需安排大腸鏡做進一步切片或化驗。
 
趙珂漢醫師呼籲,大腸癌的症狀與息肉的增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遠離大腸癌從糞便潛血篩檢開始,「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是預防大腸癌的不二法門,一旦糞便潛血報告呈現陽性,務必要至醫院腸胃科就診。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為了減肥,相信許多人都下過許多苦心,試過各種減肥方法,但你知道吃海帶會或許也能幫助減重嗎?據英國研究指出,發現海帶中的海藻酸,可以抑制人體脂肪吸收。 英國紐卡斯爾(Newcastle University)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海帶中的一種物質可以抑制人的身體吸收脂...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雖然近來鼎王食安問題連環爆,但仍阻擋不了麻辣鍋愛好者的食慾。醫師表示,天冷愛吃麻辣鍋的民眾還是不少,但麻辣鍋不僅熱量高的驚人,小心滿足完口腹之慾,身體可是要付出些代價的,腸胃不夠堅強的人,一下子吃得過油過辣,不僅可能讓你頻頻跑廁所,還有可能會胃食道逆流、胃發炎,不...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13至34歲女性是缺鐵高風險一族,很多女生從小習慣了站起來就頭暈。根據國民健康局衛生福利部調查顯示,國內女性從四歲以上,就可能潛藏貧血問題,貧血分成兩種:地中海型與缺鐵性貧血,前者屬於遺傳性基因缺陷,後者則是一般女性較常見問題。 有效預防貧血  5招...

閱讀詳情 »

我們已經知道了飲食與癌症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什麼樣的飲食習慣容易導致癌症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現實生活中自己是否存在導致癌症的不良習慣。 1)喜歡吃過燙的食物 臨床中,我發現很多消化系統癌症患者,特別是食道癌、胃癌患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吃非常熱的食物,每頓飯都恨不得吃那些剛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