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期胃癌不必全切除 靠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早期胃癌不必全切除 靠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早期胃癌不一定得進行全胃切除,台南市立醫院腸胃肝膽科區士方醫師表示,透過內視鏡早期診斷病灶狀況,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治療,是一種比「微創」手術還「微創」的治療,不僅免開刀切除全胃,甚至沒有傷口,術後的生活品質與正常人幾乎沒有差別。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降低術後不適

72歲女性患者,10多年前曾因胃潰瘍進行次全胃切除手術,後來又因為胃部不適就醫,做了檢查發現在胃與食道交接處有1.5公分腫瘤,屬初期胃癌。傳統做法就是開刀將胃切除。但考量術後病人生活品質,選擇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治療,區士方醫師表示,在胃的黏膜層將病變處施以剝離手術,手術傷口極小甚至沒有傷口,且能保存原來器官的功能,縮短術後住院期,降低術後不適,保持日後病患的生活品質。

癌症連續33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

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已經連續33年蟬聯十大死因的榜首,而十大癌症中與消化器官相關的癌症高達五成,分別是肝癌、大腸直腸癌、胃癌、胰臟癌及食道癌。區士方醫師說,消化道癌症中,除了胰臟癌以外,其他癌症都可以做早期的篩檢,如肝癌可以透過超音波及抽血,大腸直腸癌可以透過糞便潛血反應及大腸鏡,胃癌及食道癌可以透過胃鏡篩檢。其中,胃癌、食道癌及大腸癌的內視鏡診斷,可透過特殊的染色法,光學影像強化內視鏡,及放大內視鏡等技術,進行癌篩診斷。

高危險群應定期內視鏡檢查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胃癌可經由內視鏡技術早期診斷,並利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進行治療,保全原本胃的功能。區士方醫師提醒,出現食慾減退、上腹部不適應及早就醫,一旦發現消瘦、貧血,淋巴結腫大時,病程可能已呈較晚期階段。有家族史或是高危險群的病患,應該養成定期接受內視鏡檢查的習慣,切記「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防癌保健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3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來源:茶的故事 身體是自己的,錢是身外之物!隨着養生理念的深入人心,不僅僅是中老年人,像現在很多年輕人也開始重視生活中的養生之道,國民在養生方面都是捨得花錢投入,但是,你知道嗎?我們身體器官的養生也分窮養、富養的哦,你都養對了嗎?   ▪ 臉要窮養,腳要富養 ▪ &nb...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力挺2017世界血友病日 百名醫護、病友及藝人共同響應 每年的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社團法人臺灣省關懷血友病協會特別於節日前在台北、台中同步舉辦「2017世界血友病日~勁風騎士 逆轉人生」活動。共有上百位血友病患、家屬及醫護志工化身為勁風騎士,騎單車響應世界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3歲男童,每晚都要含奶瓶睡覺,更沒有潔牙的習慣,直到父母發現牙齦長膿包流膿,帶到診所檢查,竟發現全口20顆乳牙蛀光光,再晚一步治療,恐怕引發蜂窩狀組織炎。 嚴重齲齒 18顆須根管治療 收治個案的兒童牙醫診所院長呂榮宗指出,該男童口腔內總共20顆齲齒,其中高達18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喬萱報導) 董氏基金會最新線上調查顯示,約有五分之一民眾每周三天以上常感到憂鬱,且有45.1%民眾發現身邊有憂鬱症親友,尤其男性比女性更不會隱瞞自己有憂鬱症;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指出,調查還發現,民眾對於憂鬱症感覺就像是一直走不出去的迷宮、被壓在巨石下無法喘息以及被困在漆黑的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