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期胃癌不必全切除 靠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早期胃癌不必全切除 靠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早期胃癌不一定得進行全胃切除,台南市立醫院腸胃肝膽科區士方醫師表示,透過內視鏡早期診斷病灶狀況,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治療,是一種比「微創」手術還「微創」的治療,不僅免開刀切除全胃,甚至沒有傷口,術後的生活品質與正常人幾乎沒有差別。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降低術後不適

72歲女性患者,10多年前曾因胃潰瘍進行次全胃切除手術,後來又因為胃部不適就醫,做了檢查發現在胃與食道交接處有1.5公分腫瘤,屬初期胃癌。傳統做法就是開刀將胃切除。但考量術後病人生活品質,選擇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治療,區士方醫師表示,在胃的黏膜層將病變處施以剝離手術,手術傷口極小甚至沒有傷口,且能保存原來器官的功能,縮短術後住院期,降低術後不適,保持日後病患的生活品質。

癌症連續33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

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已經連續33年蟬聯十大死因的榜首,而十大癌症中與消化器官相關的癌症高達五成,分別是肝癌、大腸直腸癌、胃癌、胰臟癌及食道癌。區士方醫師說,消化道癌症中,除了胰臟癌以外,其他癌症都可以做早期的篩檢,如肝癌可以透過超音波及抽血,大腸直腸癌可以透過糞便潛血反應及大腸鏡,胃癌及食道癌可以透過胃鏡篩檢。其中,胃癌、食道癌及大腸癌的內視鏡診斷,可透過特殊的染色法,光學影像強化內視鏡,及放大內視鏡等技術,進行癌篩診斷。

高危險群應定期內視鏡檢查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胃癌可經由內視鏡技術早期診斷,並利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進行治療,保全原本胃的功能。區士方醫師提醒,出現食慾減退、上腹部不適應及早就醫,一旦發現消瘦、貧血,淋巴結腫大時,病程可能已呈較晚期階段。有家族史或是高危險群的病患,應該養成定期接受內視鏡檢查的習慣,切記「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防癌保健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3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懷孕期間女性生理會發生極大的變化,深怕皮膚不再白皙透亮,臉色憔悴發黃變成黃臉婆。高雄長庚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洪怡錂表示,懷孕到生產本身是傷血耗氣的過程,但生產完後不是每位媽媽都一定會快速變老,老化速度主要與身體氣血充盈度有關,但皮膚發黃原因多,需要仔細鑑別。產後如有冒汗、...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 潘富子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每年針對最佳飲食項目,召集美國數十位心血管、身體保健、食物營養、糖尿病、運動等相關專家進行研究調查,從眾多飲食法中進行分析,就飲食對心臟健康、長期減重、實施難易度、食物營養等做評...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 錢政平 在家中自己煮的料理會比外食新鮮、健康?醫師提醒,要小心,別為了讓料理更加美味,而選擇重油、重鹹的調味。如果重口味的飲食習慣未改,就算是自家烹調的料理,也會有損健康。 自己煮不一定健康?!竟也會有心血管...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追不到,也要毀了妳」、「成績好,跩個屁,不讓你好過。」網路霸凌的動機眾多,只要覺得不爽,就在網路發文、貼圖,詆毀他人,專家提醒,家長師長應教導孩子了解網路世界的特質,保護自我隱私,遭受霸凌時,該如何面對。 根據1項調查發現,國中生發動網路霸凌的動機中,排名第1的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