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期胃癌不必全切除 靠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早期胃癌不必全切除 靠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早期胃癌不一定得進行全胃切除,台南市立醫院腸胃肝膽科區士方醫師表示,透過內視鏡早期診斷病灶狀況,採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治療,是一種比「微創」手術還「微創」的治療,不僅免開刀切除全胃,甚至沒有傷口,術後的生活品質與正常人幾乎沒有差別。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降低術後不適

72歲女性患者,10多年前曾因胃潰瘍進行次全胃切除手術,後來又因為胃部不適就醫,做了檢查發現在胃與食道交接處有1.5公分腫瘤,屬初期胃癌。傳統做法就是開刀將胃切除。但考量術後病人生活品質,選擇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手術治療,區士方醫師表示,在胃的黏膜層將病變處施以剝離手術,手術傷口極小甚至沒有傷口,且能保存原來器官的功能,縮短術後住院期,降低術後不適,保持日後病患的生活品質。

癌症連續33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

根據衛福部統計,癌症已經連續33年蟬聯十大死因的榜首,而十大癌症中與消化器官相關的癌症高達五成,分別是肝癌、大腸直腸癌、胃癌、胰臟癌及食道癌。區士方醫師說,消化道癌症中,除了胰臟癌以外,其他癌症都可以做早期的篩檢,如肝癌可以透過超音波及抽血,大腸直腸癌可以透過糞便潛血反應及大腸鏡,胃癌及食道癌可以透過胃鏡篩檢。其中,胃癌、食道癌及大腸癌的內視鏡診斷,可透過特殊的染色法,光學影像強化內視鏡,及放大內視鏡等技術,進行癌篩診斷。

高危險群應定期內視鏡檢查

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胃癌可經由內視鏡技術早期診斷,並利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進行治療,保全原本胃的功能。區士方醫師提醒,出現食慾減退、上腹部不適應及早就醫,一旦發現消瘦、貧血,淋巴結腫大時,病程可能已呈較晚期階段。有家族史或是高危險群的病患,應該養成定期接受內視鏡檢查的習慣,切記「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防癌保健不二法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831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幫助年邁家長照顧中高齡憨兒,第一社福推動「雙老化家庭支持服務計畫」!衛福部2018年統計,全國約22萬心智障礙人口中,45歲以上就有10萬餘人,第一社福照顧和訓練中重度心智障礙成人中,約20%超過40歲。第一社福執行長賴美智表示,平時積極規劃學員們的體能活動、繪畫課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2019年寒假,台灣健康教育推廣協會攜手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廣招全台國小國中學童,聚集醫護人士,透過重量級設備,讓課程變得更加有趣好玩!在寒假課程中體驗專業醫護人員的辛勞,並且從中學習,在遇到需要醫療或是疾病的狀況下,能有基本概念與知識幫助自己與家人。學中玩玩中學課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早期胃癌、食道癌,當癌細胞還未侵犯至黏膜下肌肉層時,可利用特殊的電刀從黏膜下層將癌腫瘤整片「刨除」!一名82歲男性,3年來長期深受胃食道逆流和慢性胃炎困擾,經胃鏡檢查未發現有胃潰瘍情形。去年6月定期做胃鏡檢查時,在幽門附近胃壁有小於1公分的潰瘍,由於潰瘍情形特殊,經進一步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 】家中的孩子咳嗽咳不停!咳到滿臉通紅的樣子令人心疼,家長可能將自己的感冒藥水稀釋給孩子使用。然而孩子及成人的藥物成分不同,如此可能會造成孩子身體不適,甚至中毒。馬偕醫院兒科主治醫師張龍提醒家長,對於孩子的咳嗽務必釐清原因,遵循醫囑,對症下藥。對症下藥找對療方 避免孩子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