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胃鏡檢查胃潰瘍 切片揪出早期胃癌

胃鏡檢查胃潰瘍 切片揪出早期胃癌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早期胃癌、食道癌,當癌細胞還未侵犯至黏膜下肌肉層時,可利用特殊的電刀從黏膜下層將癌腫瘤整片「刨除」!一名82歲男性,3年來長期深受胃食道逆流和慢性胃炎困擾,經胃鏡檢查未發現有胃潰瘍情形。去年6月定期做胃鏡檢查時,在幽門附近胃壁有小於1公分的潰瘍,由於潰瘍情形特殊,經進一步切片檢驗證實是惡性胃癌。

由於患者屬於第一期胃癌,經電腦斷層檢查該癌腫瘤還沒有侵犯到胃壁肌肉層,也無遠處轉移情形,經患者同意做「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成功將胃癌腫瘤完整剝離,無需再做化療,術後狀態良好。

惡性胃癌常以胃潰瘍表現 定期檢查助辨別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季宏表示,提醒民眾務必要定期癌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惡性胃癌常以胃潰瘍表現,但胃潰瘍不完全屬胃癌,大部份是良性胃部疾病,胃鏡檢查是辨別的利器。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經全身麻醉,內視鏡由患者口腔進入胃裡,對癌腫瘤施打藥物使它腫脹,形成小小的丘狀,再以特殊的電刀在腫脹的腫瘤周圍劃開掀起,伸入腫瘤黏膜下方將它剝離,剝離的癌腫瘤組織由口腔取出。

早期胃癌 可以此術式刨除腫瘤

此手術講求精準,要在黏膜與肌肉層間完全將癌腫瘤組織「刨除」乾淨,得藉助精密的儀器和經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最適合早期胃癌、食道癌、大腸直腸癌治療,然而先決條件是癌細胞尚未侵犯到深層黏膜下層或肌肉層、未遠處轉移。胃癌和食道癌由口腔進入腫瘤處手術,大腸直腸癌則由肛門進入,與傳統手術或多孔腹腔鏡手術不同,不會在身體外觀留下傷口,住院期間更加縮短。

陳季宏醫師提醒,國健署公佈最新國人十大癌症,大腸癌位居首位,胃癌和食道癌分別為第8位及第10位。罹癌原因複雜,最重要是能在最早期就發現癌症的蹤跡,趁還未擴大侵犯和轉移前「連根刨除」,以免後患無窮。(文章授權提供/優活健康網)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08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孩子不愛吃蔬菜怎麼辦,試試卡通包裝或許有解!根據美國康乃爾大學研究顯示,讓孩童自由選擇要蘋果或餅乾,9成都會選擇餅乾,僅2成會選蘋果;若在蘋果貼上芝麻街偶人貼紙,選蘋果的人數成長到3成5。可見藉由孩童喜愛的卡通人物,可增加對蔬果的好感及喜愛程度。另外一項研究則於兒童觀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國內憂鬱症相關討論網站眾多,根據統計,每月可達近萬人次參與討論,最新調查顯示,有6成憂鬱症患者會上網互動討論,其中半數希望認識「同病相憐」者;不過,專家提醒,上網與陌生人尋求慰藉,可能無意中陷入情緒失控陷阱,甚至發生網友相約自殺的事件,不可不慎!肯愛社會服務協會調查發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一名女性上班族,每天都必須穿高跟鞋好幾個小時,幾個月前,腳趾突然出現疼痛現象,才發現是腳趾甲卡在肉裡,但修短後卻又不斷復發,就醫檢查後,醫師診斷為甲溝炎所導致。甲溝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多出現在指甲周圍的皮膚,屬於發炎症狀,其中造成急性甲溝炎,主要是甲溝因傷口導致細菌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56歲家庭主婦,雙腳出現輕微水腫等現象,體重也不知不覺的增加五公斤,原以為是年節吃太多所導致,直到後來,演變成肚子逐漸腫大,甚至影響食慾,才就醫診斷,醫師確診為肝硬化所造成。經醫師進一步詢問才發現,婦人有B型肝炎家族史,且也是B型肝炎帶原者,雖曾經接受追蹤,但未發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