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產兒悉心照護不早夭 終圓當媽夢

早產兒悉心照護不早夭 終圓當媽夢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經歷2次流產、1次寶寶早夭,40多歲的劉姓婦人,原本不敢奢望有機會當媽媽。1年前,她與丈夫決定再試一次,沒想到26周時發生早產,生下僅1020公克的早產兒,比一個寶特瓶還小,寶寶住了一個多月的保溫箱,才順利出院返家,如今健康狀況良好。

「當時,她真的好小。」劉媽媽說,先前曾有2次流產經驗,第3次是寶寶早產,出生幾天後即不幸離世,再次懷孕26周時,寶寶提早來到人世,心情有如被雷劈般,所幸經過醫護人員悉心照護,寶寶37周大時體重逾3000公克,心中的大石頭才放下來。

雙和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吳君山指出,28周以內或體重低於1000公克以下的早產兒,因器官發育的成熟度較差,若有嚴重呼吸窘迫需使用呼吸器,但使用太久易導致感染,或造成肺部損傷,必須藉由積極早期拔管轉為持續性呼吸道正壓支持,以及加強營養等措施配合,才能讓早產兒早日脫離呼吸器。

吳君山強調,早產兒的照護需要技巧,尤其較低周數出生者,但家長也無需過於憂心,交由專業醫護團隊的悉心照料,即使早產兒也能健康成長。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45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天氣逐漸轉熱,許多愛美的女性開始急著瘦身減肥!骨科醫師提醒,過度且不正確的運動方式,可能會導致關節處病變引發「髕骨軟化症」。有位35歲的高小姐(化名),經過一個冬天的狂吃暴飲,體重激增10公斤,最近積極運動瘦身。為加速減肥效果,早上慢跑,晚上又到健身房運動,沒想到膝蓋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失智症人數隨人口老化快速增加,但絕大多數失智症無有效治療方法。傳統的藥物與醫療,在這些病人的照顧上,並無法有效的抑止病程的惡化;同時,在退化過程中,所產生的生活功能喪失或是行為問題,也常使照顧者疲於奔命。為此,各縣市政府、醫療機構以及民間團體,針對失智失能的照顧問題紛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30多歲男性因車禍導致腦傷,智能及記憶力退化至學齡前程度,溝通答非所問,「這裡是哪裡?不知道啊……歐巴馬」、「現在是早上還是晚上?……歐巴馬啊…不知道…」該病患無法執行日常生活活動,凡事都叫歐巴馬,在病人圈內受矚目。雖然年輕,但因傷得太重,復健近半年未有起色,家人也相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不少婦女罹患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需要接受婦科手術。根據中山醫院最新統計顯示,使用長效型止痛針劑的婦科病患,最快24小時能夠出院,而傳統止痛方式平均需要住院4至5天。疼痛不止痛 更會引起併發症台北中山醫院董事長、婦產科主治醫師陳福民表示,人體有5大生命徵象,包括體溫、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