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早產因素多.「安胎」要注意什麼?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

在婦產科醫學上,懷孕滿20周、不滿37周分娩稱為早產。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表示,有很多原因可能造成早產,但什麼狀況下必須安胎?安胎有哪些方式,本文為你一一道來。

 

出現早產徵兆要安胎嗎?

安胎最主要的目的在於:降低早產風險,延長胎兒待在子宮內的時間,讓胎兒發育更加健全。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說明,在出現早產徵兆的狀況下,如不影響母胎安全,可進行安胎;懷孕34~37周時,胎兒器官發育皆已具備可於子宮以外的環境生存,此階段出現產兆則可安心待產。依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懷孕24~34周合併早產現象,生產前建議施打類固醇刺激寶寶肺部成熟,務求減少寶寶肺部併發症、提高存活率;超過34周合併早產現象,則可依宮縮強度與子宮頸變化,評估是否進入產程。她提醒,並非所有狀況都可以透過安胎來預防早產,如:破水、子癇前症患者血壓無法有效下降或使用安胎藥物出現嚴重副作用等。

早產因素多.「安胎」要注意什麼?

 

安胎方式

安胎方式,有些狀況只需要多休息、規律服用藥物,但也有些情況必須住院治療,蔡亞倫醫師表示,採取何種方式安胎,婦產科醫師會依照妊娠周數與母胎狀況評估,例如:懷孕不滿20周,能使用口服或針劑黃體素;懷孕20周後至足月生產前,則給予可抑制子宮收縮藥物。她進一步說明,抑制宮縮、預防早產的藥物有很多選擇,且每一種藥物都會有不同的適應症與副作用,像是作用於全身交感神經的β受體阻斷劑Yutopar、僅作用於子宮上的催產素受體Atosiban、屬於鈣離子阻斷劑的Nifedipine等,需依懷孕周數、孕媽咪的健康狀況及病史,評估用藥方式、劑量等細節。

早產因素多.「安胎」要注意什麼?

 

安胎.注重居家生活照護

通常不需住院安胎的情況下,日常起居要注意哪些細節呢?蔡亞倫醫師表示,當婦產科醫師建議在家安胎休養時,有工作者最好能請假在家休息,居家生活也要注意,儘量不要四處走動,能躺著休息最好,同時應避免從事增加腹壓的家事活動。不過如廁、起身伸展、用餐等,仍可維持正常動作;如僅需服用安胎藥物,除了在家多休息之外,也要留意工作不宜過度勞累、四處奔走,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儘量坐著,她提醒,必須安胎的狀況下,性行為也需要暫停,盡可能避免進行誘發宮縮的行為。

早產因素多.「安胎」要注意什麼?

 

 

早產因素多.「安胎」要注意什麼?

※原文刊載於2018年9月號《媽媽寶寶》379期。

※延伸閱讀 

善用檢測掌握母胎狀況.察覺早產傾向

好好安胎這樣做…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嚴重新冠肺炎患者經給藥後,肺部X光顯示情況立即獲得改善。(照/台北榮總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搶救嚴重新冠肺炎患者性命,用藥快了國際一步!台北榮總今(29)日發表其收治一名感染新冠肺炎導致嚴重肺水腫患者的成功救治經驗,該名患者轉送到台北榮總已經休克還有呼吸衰竭,必須插上葉克膜,...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及植化素,像是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花青素等營養素,且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因此依據國健署「我的餐盤」建議,每天要攝取2至3個拳頭大的水果,相當於1.5至2碗去籽、去皮的切塊水果,然而許多民眾認為「喝果汁」等於「吃水果」,用果汁取代新鮮水果,但如果依賴果...

閱讀詳情 »

不少人步入中年後,體檢時都會被檢查出有「脂肪肝」的問題,到底什麼是脂肪肝?對健康的影響又有多大?臣宏診所院長詹秉鋐醫師表示,脂肪肝顧名思義就是脂肪堆積在肝臟,雖然大部分的患者都是單純性的脂肪堆積,對健康無立即性的危害,但仍有約1成民眾恐惡化為脂性肝炎,若置之不理恐惡化成肝硬化、甚至導致肝癌!提醒民眾...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癌症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乳癌、子宮頸癌以及大腸癌,國內大規模篩檢資料已經證實,只要透過定期篩檢就能降低這3種癌症的死亡率分別接近4成到7成;不過,台北市衛生局今(29)日公布台北市民接受這3種癌症的篩檢涵蓋率最低僅4成、最高也不過5...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