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早產因素多.「安胎」要注意什麼?

文/周滋靜 採訪諮詢/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

在婦產科醫學上,懷孕滿20周、不滿37周分娩稱為早產。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表示,有很多原因可能造成早產,但什麼狀況下必須安胎?安胎有哪些方式,本文為你一一道來。

 

出現早產徵兆要安胎嗎?

安胎最主要的目的在於:降低早產風險,延長胎兒待在子宮內的時間,讓胎兒發育更加健全。國泰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蔡亞倫說明,在出現早產徵兆的狀況下,如不影響母胎安全,可進行安胎;懷孕34~37周時,胎兒器官發育皆已具備可於子宮以外的環境生存,此階段出現產兆則可安心待產。依據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建議,懷孕24~34周合併早產現象,生產前建議施打類固醇刺激寶寶肺部成熟,務求減少寶寶肺部併發症、提高存活率;超過34周合併早產現象,則可依宮縮強度與子宮頸變化,評估是否進入產程。她提醒,並非所有狀況都可以透過安胎來預防早產,如:破水、子癇前症患者血壓無法有效下降或使用安胎藥物出現嚴重副作用等。

早產因素多.「安胎」要注意什麼?

 

安胎方式

安胎方式,有些狀況只需要多休息、規律服用藥物,但也有些情況必須住院治療,蔡亞倫醫師表示,採取何種方式安胎,婦產科醫師會依照妊娠周數與母胎狀況評估,例如:懷孕不滿20周,能使用口服或針劑黃體素;懷孕20周後至足月生產前,則給予可抑制子宮收縮藥物。她進一步說明,抑制宮縮、預防早產的藥物有很多選擇,且每一種藥物都會有不同的適應症與副作用,像是作用於全身交感神經的β受體阻斷劑Yutopar、僅作用於子宮上的催產素受體Atosiban、屬於鈣離子阻斷劑的Nifedipine等,需依懷孕周數、孕媽咪的健康狀況及病史,評估用藥方式、劑量等細節。

早產因素多.「安胎」要注意什麼?

 

安胎.注重居家生活照護

通常不需住院安胎的情況下,日常起居要注意哪些細節呢?蔡亞倫醫師表示,當婦產科醫師建議在家安胎休養時,有工作者最好能請假在家休息,居家生活也要注意,儘量不要四處走動,能躺著休息最好,同時應避免從事增加腹壓的家事活動。不過如廁、起身伸展、用餐等,仍可維持正常動作;如僅需服用安胎藥物,除了在家多休息之外,也要留意工作不宜過度勞累、四處奔走,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儘量坐著,她提醒,必須安胎的狀況下,性行為也需要暫停,盡可能避免進行誘發宮縮的行為。

早產因素多.「安胎」要注意什麼?

 

 

早產因素多.「安胎」要注意什麼?

※原文刊載於2018年9月號《媽媽寶寶》379期。

※延伸閱讀 

善用檢測掌握母胎狀況.察覺早產傾向

好好安胎這樣做…

※本文由《媽媽寶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推薦

不要再說老了記不住!衰退不是必然,現在開始訓練大腦吧!   新的神經元:讓老腦更新,保持最佳狀態 可惡!我又打錯老鷹了!電腦上出現的不是令人興奮的羽毛炸裂畫面,而是無情的「嗶」一聲。 我坐在電腦前,試著要打到藍天中一直閃出的鳥。這些鳥都是灰色的,翅膀向外伸展開來,但我的目標是鳥群中顏色較深...

閱讀詳情 »

「吃得好、動得多」就是人生馬拉松的長久關鍵! 運動和飲食控制:大家都想要,但需要外力協助練習 我們所害怕的老化,會不會其實「並非正常」?現代人累積的慢性疾病以及隨之而來苟延殘喘的晚年,會不會其實是西方生活習慣所造成,而這樣的生活習慣扭曲了生理老化的真實樣貌? 我們普遍認為一個人的老化與運氣和遺傳基因...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今日國內新增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境外移入確診,下午2時將召開疫情記者會,由指揮官陳時中親自說明最新疫情狀況。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23例確診,分別為531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