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早療兒童照護 父母在家該怎麼做?

早療兒童照護 父母在家該怎麼做?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孩子平安健康的成長,是父母共同希望;然而,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如此幸運,因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環境刺激不同,還有許多不明原因,可能造成部分兒童在動作、認知、語言、情緒、注意力及人際適應等各方面發展比同年齡兒童落後的現象。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大約有6%~8%的兒童為發展遲緩兒童。

家長陪伴教養 早療可事半功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黃彥勳表示,國內外越來越多研究資料顯示,早期療育效果和父母親的參與有高度相關,家長若能提高自身能力與智識,配合早療,在家進行陪伴教養,更能提供孩子適當的刺激與協助,對於兒童日後的身心發展會有加倍效果。

在家教養照顧五建議 醫師說分明

黃彥勳醫師指出,根據臨床經驗,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在家教養照顧,有五點建議

1.觀察孩子需求,從感覺系統與動作系統開始,2.運用親密感增加注意力,3.促進雙向溝通,鼓勵表達感受與意圖,4.幫助串連思考,5.觀察自己與伴侶的情緒需求;因此,父母親更需要彼此合作,每天有適度的討論與關心,並留予自己和對方有休息的時間。

早療漫漫路 多與專業人員討論分享

黃彥勳說,過程是辛苦且長遠的,需要許多資源介入整合,父母親也需要許多知識與情感支援,家長在就醫時可與專業人員討論,並依照報告建議在家協助孩童進行教養訓練,在返診時和醫療團隊討論如何加強。若不清楚關於親職陪伴訓練的就醫方向,可洽詢相關社工尋求照護資源,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99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當職場外食族不再問「今天想吃什麼?」而是「今天還有什麼可以吃?」,面對食安風暴一波接一波,自己的健康自己救,外食族應建立均衡的飲食觀念,光顧不同餐廳、選擇不同品牌、攝取多元食材,分散「食」的風險,聰明解套自保!   文/楊雅筑   不論是塑化劑、毒澱粉或地溝油,還是胖達人、強冠...

閱讀詳情 »

土豆對心腦血管的保護 土豆中還含有豐富的鉀元素,可以有效地預防高血壓。土豆中的維生素C除對大腦細胞具有保健作用外,還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使血管有彈性,從而防止動脈硬化。  土豆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土豆所含的纖維素細嫩,對胃腸黏膜無刺激作用,有解痛或減少胃酸分泌的作用。...

閱讀詳情 »

糖炒栗子是京津一帶別具地方風味的著名漢族小吃,也是具有悠久傳統的美味。南宋時,陸游在《老學庵笑記》中曾記述這樣一段動人的故事。 他說:“故都(指北宋的汴京,即今開封)李和炒菜,名聞四方,他人百計效之,終不可及。”接著寫道:“紹興中,陳福公及錢上閣,出使虜庭,至燕...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