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早餐這樣吃 鈣磷比不及格骨鬆找上門

  許多人都知道多攝取鈣質,可以鞏固骨骼健康,但卻不知道飲食中鈣磷攝取比例也很重要,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鈣磷攝取量為1.3:1,才能有效吸收鈣質,不過,研究發現,國人常見早餐「三明治、美式咖啡」,鈣磷比僅為0.21:1,長期下來,增加缺鈣危機,成為骨鬆高風險群。

  據統計,台灣地區不分老少均缺鈣,高達97.6%的人鈣攝取不足,及鈣質吸收不夠,還可能因為鈣磷攝取量比值嚴重偏差,而導致體內鈣質吸收都發生問題。究竟鈣磷比為何如此重要?禾馨醫療小兒科陳映庄醫師解釋,鈣和磷元素在體內的吸收和代謝是相互制約的,只要保持在適當的比例範圍,就可以確保鈣質被小腸充分的吸收,減少噬骨作用,進一步維持骨骼的生長發育。

  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兼任居家營養師宋明樺找出國人常見6種早餐組合,並參考衛生福利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分析鈣和磷的比例,結果發現,這些早餐組合的鈣磷比均不及格,其中以「蔥油餅和奶茶」最為嚴重。1份蔥油餅的鈣含量僅有19毫克,但磷卻有218毫克,鈣磷比僅0.08:1,加上奶茶,情況更慘,鈣磷比降至0.07:1,嚴重影響體內鈣質吸收。

  至於「三明治和美式咖啡」,看似健康實際上鈣含量僅62毫克,而磷288毫克,鈣磷比0.21:1,遠低於建議值1.3:1,如果天天都吃這早餐,鈣質一定不夠。令人意外的是「穀片加牛奶」,鈣磷比僅0.6:1,宋明樺解釋,牛奶的鈣磷比不錯,但穀片本身較差,以致於使整體組合比例失衡。

  陳映庄指出,許多家長在補鈣食物上仍有錯誤認知,門診常見媽媽因為孩子發育不好,拼命給小孩吃些「轉大人」食物,如大骨湯、烏骨雞湯和魚肉類,但這些食物的鈣質含量偏低,且鈣磷比相差太多,難以補出成效。

  如何有效補鈣?陳映庄建議,適度的戶外運動,增加維生素D的合成,因為鈣質進入人體後並非馬上被利用,必須透過維生素D的轉化才有可能被儲存。在飲食上,除了多喝牛奶、多吃乳製品,還該多吃蝦米、小魚乾和黑豆芽、青蔥等優質鈣磷比食物。此外,準備三明治時,將火腿換成起司,將奶茶換成牛奶,平衡早餐的鈣磷比例。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又一公主遊輪「珊瑚公主號」返台7人就有4人陽性確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公布國內新增5例COVID-19病例,均為境外移入,為3女2男,年齡介於50多歲至60多歲;其中4人為珊瑚公主號遊輪旅客,為案389至案392,另...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口罩實名制上路以來,買到的口罩顏色無法讓民眾自行選擇,日前就傳出有家長抱怨家裡的小男生怕被同學笑,不肯戴粉紅色的口罩上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3)日下午就特意戴上粉紅色口罩,還在例行疫情記者會召開前,與指揮中心幾...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首例酒店女公關確診,匡列接觸者一路在增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最新數字,目前已經一口氣匡列123名接觸者,其中以台北市最多,目前已經採檢完成12人,其中10人陰性,還有2名職場接觸者檢驗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一年送急診就醫者,超過8成都是危急的檢傷分類1至3級病患,搶救就是在搶時間,但這類病人往往可能陷入意識不清、未隨身攜帶健保卡等狀況,讓第一線醫師無法掌握過往病史,經急診醫學會要求,健保署決定點頭同意,開放醫師只要輸入危急病患的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