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春季好發躁鬱症 遵從治療即可控制病情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春暖花開,最近精神科急診增加不少躁鬱症發病個案!身心科醫師呼籲,家屬需隨時關注患者的精神狀態,幫助患者早日走出病情,初期患躁鬱症者,按時就醫並接受治療及按期服藥,即可早日走出情緒陰霾。

由於春季正逢桃花盛開時節,根據中醫古書的記載中,躁鬱症也被視為「桃花瘋」,門諾醫院身心科林明雄醫師表示,有些躁鬱症病人在治療一週左右病情即穩定,有的病情不穩定甚至達兩三個月以上,但只要規律就醫,大部分都能獲得有效控制。

林明雄醫師表示,目前精神科診斷手冊躁鬱症正式的名稱為雙疾性情感性疾患,由於雙極指的就是躁與鬱,臨床經驗中,由於憂鬱症也有所謂激躁型的憂鬱症(aggitated depression),這需要與躁症(mania)做區別,治療和藥物的選擇上很不同,需加以區別。

林明雄醫師指出,躁症發作時會出現誇大感、易怒、心情高昂、睡眠需求減少、話量多等,憂鬱發作會以心情沮喪、活動力降低、疲累無活力、胃口降低或增加、動作變得遲緩、失眠或過度睡眠、過度自責或無價值感或罪惡感、注意力不集中等;由於躁症對於環境的衝擊性與干擾影響大,常常造成必須住院治療的情形。

躁鬱症是精神科的七種重大傷病之一,確定診斷後可領有重大傷病卡,能大大減少家屬和病人的經濟負擔;林明雄醫師強調,穩定的治療對於初發作的躁鬱症都會有很好的效果,如果反覆發病,病人的認知、生活、工作、人際、家庭等都將受嚴重影響。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441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40歲婦女,日前發現右大腿出現一顆類似青春痘的腫塊,便自行用縫衣針將痘痘挑開,沒想到不僅沒有好轉,竟還腫得像小籠包一樣大,上頭還有兩塊黑色的焦痂,就醫檢查確診為癰;張為碩醫師表示,主要因縫衣針未經消毒,才會使患部更為嚴重,所幸將膿汁引流後給予抗生素治療,並定時換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56歲的癌友周宥汝,曾罹患重度憂鬱症,雖進入協會前癌症已痊癒,但仍因盤狀紅斑性狼瘡,得靠藥物治療控制,但透過與病友們一起規律作息煉功,現在已能在午休時間安穩入睡,不怕憂鬱症再復發;周宥汝表示,此次透過旋轉也幫助自身放空腦袋,並釋放癌症負面壓力,讓身心理都被照顧到。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症骨轉移不治療,小心骨頭被吃光光!為提升民眾對於癌症骨轉移衛教,知名台灣藥廠攜手嘉義長庚醫院,策畫「鼓舞士氣好Bone Bone」加油站巡迴展,推出「骨勵加油站」,只要民眾看完影片回答衛教問題,即可取得一份「骨勵」小物。嘉義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黃慈恩主治醫師表示,除治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下背疼痛對許多人來說,都是難以擺脫的困擾,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骨科醫師黃聰仁指出,下背痛種按原因區分的話,最常見是因為脊椎旁邊的肌肉韌帶出問題,再來是年紀大了關節炎,年紀輕也可能有椎間盤問題,部分患者則可能是脊椎滑脫,這些問題跟退化息息相關。黃聰仁醫師舉例,司機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