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春遊尿意頻頻 別讓「尿失禁」影響遊興!

春遊尿意頻頻 別讓「尿失禁」影響遊興!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50歲的小慧(化名),日前到醫院婦產科求診,主述每次搭遊覽車出遊時,因尿意頻頻且憋不住,讓她二個小時車程跑了不下10趟廁所,嚴重影響遊興!平常在家半夜也頻跑廁所,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更讓她在公眾場合感到不自在。過去曾經透過藥物治療無效,經完整評估後,診斷小慧患有「混合性尿失禁」,透過肉毒桿菌注射膀胱肌肉,同時進行尿道中段懸吊手術,大幅改善小慧頻尿、漏尿及夜尿問題,讓她再也不必擔心搭長途車,半夜也能一夜好眠!

生產、老化造成骨盆底肌肉鬆弛 婦女常見泌尿道困擾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鍾國騰醫師說明,婦女因歷經生產、停經及老化,或曾切除子宮等因素,容易造成骨盆及尿道肌肉鬆弛,常見泌尿道症狀包括頻尿、急尿、夜尿及尿失禁等。其中尿失禁分為「急迫性尿失禁」、「應力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三種,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在短時間內有強烈尿意而產生漏尿;應力性尿失禁則是在負壓增加,如運動、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不由自主地漏尿,若綜合以上兩種稱為混合性尿失禁。

尿失禁治療方式百百種 術前完整評估是首重

針對尿失禁的治療方式,鍾國騰醫師建議患者應先進行完整的專業評估,包括內診、確認患者是否曾經切除子宮和進行尿路動力學檢查,在確認尿失禁的類型及嚴重程度後,再來安排合適的治療方式。針對輕度尿失禁患者,可進行凱格爾運動訓練骨盆底肌肉收縮,若效果不佳,目前有非手術的治療方式,如透過骨盆電刺激陰道肌群,以幫助陰道收縮;或採用陰道雷射熱效應,強化陰道壁的結構;若患者尿失禁情況嚴重,則可採用尿道中段懸吊手術,將無張力的懸吊帶,懸在尿道中段,風險低且效果顯著。

鍾醫師補充,其他治療方式還包括藥物治療或施打膀胱肉毒桿菌,但患者究竟該如何選擇,事前評估是很重要的關鍵,即便都是尿失禁,但不同的類型、嚴重程度及患者身體狀況,也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醫籲患者主動求診 揮別尿失禁展開新人生

鍾國騰醫師呼籲,要預防尿失禁除了不抽煙外,也應避免食用過量咖啡、氣泡水、辛辣、油炸或柑橘類食物,懷孕時應將體重增加控制在10~12公斤,以減少對骨盆底肌肉的壓力。尿失禁雖然不是大問題,但嚴重時不僅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引發濕疹及皮膚炎,甚至產生心理情緒問題,患者應及早就醫治療,才能展開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延伸閱讀】

Omicron多輕症,打疫苗不如直接染疫? 醫:嚴重公衛衝擊

全台每日須打20萬劑疫苗 醫:否則2月爆發社區大流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6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桃園報導】106年C肝全口服抗病毒藥物納入健保給付,截至今已治癒近12萬人,距衛生福利部設立2025年消除C肝目標(C肝全口服新藥治療人數達到25萬人)已完成近一半。消除C肝的最後半哩路,下一階段是傾力在社區找出未篩檢或篩出未治療的患者。 本次C肝根除計畫主持人蕭敦仁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每到春夏之際,百花齊放,全台各地賞花熱門景點遊客絡繹不絕,但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有些人就會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紅癢,這時候可就要當心是否為「花粉熱」所造成的情形。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黃紹宗院長提醒,在防疫期間配戴口罩亦有隔絕花粉過敏原之效,接觸植物後應避免觸摸臉部口鼻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近期名人接連因心血管疾病驟逝,令人惋惜且不捨。心血管疾病常發生突然,導致無法挽回的憾事,留給家人無盡傷痛,但這也讓民眾警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其實,8成的心臟病與中風的過早死亡是可以預防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壞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心臟。國民健康署賈淑麗代理署長呼籲,...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中報導】國三的阿國(化名)頸部疼痛由來已久,後來因為沒有任何症狀,阿國也不以為意,家人只有觀察到阿國無法將手臂套入袖子中有些疑惑,以為是家人幫忙太多造成的習慣。直到2年前,左手開始舉不起來,吃藥復健了半年多,病況時好時壞,直到上肢無力及四肢張力增加、走路緩慢,才輾轉到中國醫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