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春遊尿意頻頻 別讓「尿失禁」影響遊興!

春遊尿意頻頻 別讓「尿失禁」影響遊興!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50歲的小慧(化名),日前到醫院婦產科求診,主述每次搭遊覽車出遊時,因尿意頻頻且憋不住,讓她二個小時車程跑了不下10趟廁所,嚴重影響遊興!平常在家半夜也頻跑廁所,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更讓她在公眾場合感到不自在。過去曾經透過藥物治療無效,經完整評估後,診斷小慧患有「混合性尿失禁」,透過肉毒桿菌注射膀胱肌肉,同時進行尿道中段懸吊手術,大幅改善小慧頻尿、漏尿及夜尿問題,讓她再也不必擔心搭長途車,半夜也能一夜好眠!

生產、老化造成骨盆底肌肉鬆弛 婦女常見泌尿道困擾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鍾國騰醫師說明,婦女因歷經生產、停經及老化,或曾切除子宮等因素,容易造成骨盆及尿道肌肉鬆弛,常見泌尿道症狀包括頻尿、急尿、夜尿及尿失禁等。其中尿失禁分為「急迫性尿失禁」、「應力性尿失禁」及「混合性尿失禁」三種,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在短時間內有強烈尿意而產生漏尿;應力性尿失禁則是在負壓增加,如運動、咳嗽、打噴嚏或大笑時,不由自主地漏尿,若綜合以上兩種稱為混合性尿失禁。

尿失禁治療方式百百種 術前完整評估是首重

針對尿失禁的治療方式,鍾國騰醫師建議患者應先進行完整的專業評估,包括內診、確認患者是否曾經切除子宮和進行尿路動力學檢查,在確認尿失禁的類型及嚴重程度後,再來安排合適的治療方式。針對輕度尿失禁患者,可進行凱格爾運動訓練骨盆底肌肉收縮,若效果不佳,目前有非手術的治療方式,如透過骨盆電刺激陰道肌群,以幫助陰道收縮;或採用陰道雷射熱效應,強化陰道壁的結構;若患者尿失禁情況嚴重,則可採用尿道中段懸吊手術,將無張力的懸吊帶,懸在尿道中段,風險低且效果顯著。

鍾醫師補充,其他治療方式還包括藥物治療或施打膀胱肉毒桿菌,但患者究竟該如何選擇,事前評估是很重要的關鍵,即便都是尿失禁,但不同的類型、嚴重程度及患者身體狀況,也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

醫籲患者主動求診 揮別尿失禁展開新人生

鍾國騰醫師呼籲,要預防尿失禁除了不抽煙外,也應避免食用過量咖啡、氣泡水、辛辣、油炸或柑橘類食物,懷孕時應將體重增加控制在10~12公斤,以減少對骨盆底肌肉的壓力。尿失禁雖然不是大問題,但嚴重時不僅會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引發濕疹及皮膚炎,甚至產生心理情緒問題,患者應及早就醫治療,才能展開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延伸閱讀】

Omicron多輕症,打疫苗不如直接染疫? 醫:嚴重公衛衝擊

全台每日須打20萬劑疫苗 醫:否則2月爆發社區大流行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62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林志遠/台北報導】持續1年多的COVID-19疫情重創台灣許多產業,除了資本雄厚的大企業能夠度過危機,許多中小型企業無法承受這波衝擊,正面臨生死關頭;特別紡織產業,台灣有許多陪著經濟成長的紡織中小型代工廠、家庭手工已被稱為「夕陽產業」,現在更是雪上加霜。看到紡織產業面臨的困境,福貓挖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騎自行車、步行,甚至是乘坐大眾交通工具等通勤方式,都可以降低罹患嚴重疾病和死亡的風險。根據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上的研究,開車上班的人罹患癌症、心臟病和早逝的風險都會增加。 科學家們針對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25年間的30萬名通勤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過去乳製品為人熟知的好處,是可以增加人體的鈣質含量,對於骨骼健康有幫助,但全脂牛奶因富含飽和脂肪,有些人擔心會傷害心血管的健康,然而,現在根據刊登在《PLOS Medicine》的研究顯示,多吃乳製品反而能夠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於報導指...

閱讀詳情 »

肝癌是國人第二大癌症死因,每天約有15人因B肝導致肝癌而失去性命!「抗癌鬥士」何清全是B肝帶原者,但始終置之不理,約16年前,年僅41歲的何先生,在15歲兒子不斷叮嚀下做健檢,最終發現肝癌,甚至不斷復發,女兒便自告奮勇捐出6成肝臟,挽救爸爸性命,何清全說:「很會賺錢,卻不會照顧身體,才不是人生勝利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