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時下年輕男女性觀念開放 拉近與菜花的距離

  外形很像花椰菜的菜花,學名為尖頭溼疣(condyloma acuminatum),是種多發性、群聚性HPV病毒傳染病,在台灣、歐美和大陸相當普遍,和淋病、非淋菌尿道炎同為最常見的性傳染病。

  菜花主要透過性接觸、垂直感染及間接接觸感染等方式傳播。與病毒帶原者有性接觸,就有5成的機會受感染。若孕婦為感染者,生產時胎兒可能經產道垂直感染。理論上含有大量病毒的脫落表皮細胞可經由內褲、浴盆、馬桶等間接接觸傳染,但實際上發生機率遠低於直接接觸。

  中醫診治菜花有30年經歷的中醫師黃慶雲表示,大部分的菜花病人還是透過性接觸傳染居多。時下年輕男女交友的性觀念開放,以致近年來罹患菜花的年輕族群越來越多,大多很早就有性經驗,但又欠缺安全措施。更令人擔憂的是,不少年輕人對菜花不了解,甚至誤當成一般息肉、痔瘡看待,不僅延誤正確治療,也不知不覺傳染給性伴侶及其他人。

  日前曾收治1名年輕女患者菜花長在會陰部延伸至肛門附近,卻誤當成痔瘡不以為意,不到2個月菜花蔓延到會陰部,分泌物逐漸增多才開始害怕,到婦產科就醫確診是菜花。第1禮拜擦藥膏,雖然菜花減少,但皮膚變得潰爛,旁邊又長出新肉芽,醫生建議電療,但女患者上網搜尋後得知電療復發機率大且過程會很痛,於是改向中醫求治。接受中醫治療約7天後症狀明顯改善,讓她重拾治癒信心。

  西醫治療菜花,多先塗抹化學藥膏,若效果不彰或是菜花太多太大顆,才會採取電燒或冷凍方式,去除菜花肉芽。藥膏雖然有助縮小肉芽,但會引發皮疹潰爛不適。電燒、冷凍治療過程引發疼痛,讓病人畏懼。最重要的是,無論藥膏或電燒、冷凍去除肉芽,皆治標不能治本,只要病毒還在體內流竄,仍可能在患部周圍復發。

  黃慶雲指出,中醫治療菜花,採取促進排毒的策略,透過內服加味五寶解毒散,清熱、解毒、消疣,來增加細胞免疫功能,達到治療效果;加上外抹蒲公英、冇骨消的萃取液,治療後能讓菜花病原體自然脫落而癒。不僅可彌補西醫只能去除皮膚表面菜花的不足之處,也可兼顧解毒及提升抵抗力,能將復發機率降到1成以下,但治癒速度與個人體質與生活作息有關。

  黃慶雲提醒,菜花病毒潛伏期長,若不慎感染,務必請性伴侶一同接受治療,以免造成重複感染。菜花病毒HPV已被証實是引發女性子宮頸癌的元凶,因此呼籲女性朋友一旦有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治療,以免延誤導致反覆發炎,增加罹癌風險。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福部桃園醫院爆發院內感染,短短8天已確診9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9)日甚至下令直接清空醫院,匡列隔離353人也得全部集中檢疫或回醫院隔離14天,力道之大,過去未見,陳時中表示,全因為這一波疫情是「強勢的病毒株」在傳染,跟過去第一波疫情不一樣。 部...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發大規模院內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已宣布成立「前進指揮所」進駐該醫院,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擔任指揮官,今(19)日傳出王必勝疑似也遭到隔離,對此,王必勝隨即在臉書PO文澄清「沒有被隔離,也沒有自我隔離」。 指揮中心下...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9)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自美國及印尼入境。陳時中表示,案866為本國籍50多歲女性,去年10月12日前往美國探親,今年1月17日返臺,持有登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時無不適症狀。個案入境時主動通報曾在美國接觸COVID-1...

閱讀詳情 »

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疫情急升溫,部立桃園醫院發生群聚感染,累計2醫護、3護理師染疫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一口氣公布新增4例相關的本土確診案,分別是昨日確診的護理師案863之丈夫案864、其女兒案865、與一護理人員案868、一外籍看護案869。 部立桃園醫院發生群聚感染,曾照顧...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