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時尚編輯「發病早」才是感染源? 陳時中喊話接觸藝人快出來篩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原本懷疑是遭染疫房仲傳染的時尚雜誌編輯案18518,最新疫調卻顯示,後來確診的他及案18397(房仲的友人)發病時間都比房仲還要早,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決定再針對Ct值變化跟抗體檢驗,以釐清誰才是可能的傳染來源。而指揮官陳時中也出面呼籲,指這名時尚達人接觸到很多知名藝人,呼籲這名個案的親友若接觸時間比較長,務必出來採檢PCR。

時尚雜誌編輯案18518是房仲案18375的客戶,原本疫調懷疑是帶看房過程中遭到感染,但隨著房仲另一名友人也確診,如今看來個自的發病時間似乎難以斷定誰傳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案18375看起來,雖然是最早被發現的個案,不過連結出來的案18518以及案18397,發病都比他早,來源部分還要繼續釐清,已經請他們回溯14天內潛伏期的活動史,這幾案都有在做,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出入過場所透過實聯制或名冊、簡訊召回,希望接觸者能快速出來採檢,找出是否還有沒發現的個案在社區中。

羅一鈞說,確實從發病時序看起來,發病最早的是案18518,因此,後續得要觀察Ct值變化跟抗體檢驗結果,才能釐清是否真的是傳染來源。

陳時中進一步提醒大家小心,Omicron傳染力強,以往純粹用公衛方式,區隔分流上班或者整體關閉場所,恐怕已經是不切實際的作法,每個人都要注意,且針對確診者匡列、隔離,對社區影響會較小。

陳時中亦點名該名時尚達人出席的場合,接觸者要盡快出來採檢,根據新聞報導有接觸到很多知名藝人,如果接觸者知道自己接觸時間較長,就要出來採檢,主動快篩之外,長時間接觸還是要做PCR檢驗。

照片來源: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羅一鈞揭「全台已10條Omicron傳播鏈」全不相關! 另6條還查嘸源頭

用餐、聚餐連爆3起感染 陳時中堅不禁內用!喊可自行隔板、梅花座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林女士今年才38歲,卻有嚴重嗯嗯問題,便秘、血便持續3年,有時甚至吃了3顆軟便劑,仍無法順利排便,自以為是痔瘡而就醫。接受大腸鏡檢查,竟發現她大腸裡面佈滿了瘜肉,超過100多顆,其中4顆已屬癌前病變。進一步詢問病史,確診為「家族性大腸瘜肉症」。 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指出,大腸惡性腫瘤是...

閱讀詳情 »

氣喘是一種呼吸道的過敏反應,常見與遺傳及環境有關。新光醫院家醫科柳朋馳醫師表示,氣喘患者發作時常見有咳嗽、胸悶、喘不過氣、呼吸困難等狀況,輕者可望自行緩解,但嚴重而未及時用藥時將可能致命,故患者需要持續接受治療與照護。  氣喘是一種呼吸道慢性發炎的疾病,尤其當支氣管黏膜發炎或因環境中的過敏原刺激,導...

閱讀詳情 »

生活節奏緊湊,工作壓力大,大幅提升高血壓的風險,讓高血壓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血壓是高還是低,以為不痛不癢就放著不管,等到真的生病才知道嚴重性。高血壓已漸趨年輕化,然而從今年二月以來,國內降血壓藥接二連三出包,還爆出疑似含有致癌物質,引起大眾的疑慮與恐慌,大家都想知道,改善高...

閱讀詳情 »

晚睡的人該注意了,現在澳洲有項研究認為,習慣晚睡的夜貓族和早睡早起的人比起來,反應會比較遲鈍,且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白天的時候更容易疲倦,研究刊登在《睡眠雜誌》(sleep)。 澳洲蒙納士認知與臨床神經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說明,團隊對夜貓族和早睡早起的人,都做了能力測驗和調查問卷,研究早上8點到晚上8...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