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晚期肝癌接受免疫治療 可提高患者存活率

晚期肝癌接受免疫治療 可提高患者存活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目前肝癌治療的趨勢,比起原本僅使用標靶藥物只能延長存活期12個月,如今再搭配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可延長患者存活期逾23個月,且合併療法對腫瘤反應率近3成、疾病控制率73.6%,若能持續治療超過半年,疾病控制率可達近9成;但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陳政國表示,108年通過健保給付後,施行一年多來,全國對於藥物反應率僅1成多,也因為達預期醫療效益,故不再給付。

65歲菇農罹第四期肝癌 免疫治療救一命

一名65歲許姓菇農,罹患B肝未定期追蹤,平時除了白天工作,夜晚也得關注菇類生長狀況,三年前因腹痛休克送急診,確診為第四期肝癌,三年來持續接受化療、載藥微球栓塞等治療,其中更因腫瘤侵襲大腸接受手術切除,後來又因黃疸過高導致肝衰竭,所幸每次都出現一線生機,再加入標靶藥物及施打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後,也讓B肝及肝腫瘤獲得控制,但如今健保不再給付免疫治療,讓患者對後續療程感到憂心。

免疫治療有效控制肝癌 醫喊話可望納健保

陳政國醫師說明,以此個案為例,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到現在,成功控制病情,也順利恢復日常,但每兩周須施打一次,每次療程就得花費15萬,所幸當時有健保給付,才不需承受龐大的經濟壓力,如今目前健保不再給付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也讓患者憂心後續難負擔醫療費用,得中斷治療。

早期肝癌症不明顯 應提高警覺

因此,若能考慮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恢復納保,可望造福真正有需要的患者。陳政國醫師強調,肝癌三部曲為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因此若為B型、C型肝炎患者,應配合醫囑服藥,以控制病情,早期肝癌症狀不明顯;若出現不明原因腹脹、腹痛、容易疲勞等症狀,就應盡快就醫檢查。

【延伸閱讀】

疫情頭痛難道是Delta確診?!  醫籲:有這些症狀恐為偏頭痛

疫情引憂心!異位性皮膚炎能施打新冠疫苗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60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惡性的腦癌,目前無有效療法,患者平均存活只有1年多;最新研究發現,常用的抗憂鬱藥「單胺氧化酶A」,能有效降低癌細胞增殖,並提高免疫反應,可望開啟治療腦癌的新頁。 治療腦癌大突破 中央研究院士、南加州大學台灣轉譯研究中心主任施陳景虹,帶領研究團隊致力常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鹽酥雞、炸雞、燒烤,美食當前,誘惑無法擋,但隱藏在背後的健康危機,往往被忽視,大腸癌近年來已默默成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名,許多腸癌藥物,療效卻都相當有限。有鑑於此,中研院研究團隊先成功鑑定出能與腸癌專一性結合的「標靶胜肽」,再進一步開發能攜帶二種抗癌藥物的微脂體,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健保署公布,去年國人海外就醫核退費用統計,金額高達3.4億元,為近3年最高。其中以在中國大陸就醫件數、費用最多,約占8成、2億4千萬元。 國人海外就醫 中國大陸金額居冠 健保署統計,去年國人申請緊急醫療費用海外就醫國家,以中國大陸就醫件數最多,占8成以上,依次為泰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帕金森氏症好發於老年人,臨床以手抖、動作慢、四肢僵硬等症狀診斷,但容易與中風、失智症混淆;北醫利用3TMRI可清楚看到患者腦部的黑質區,當發現「燕子尾巴消失」代表罹病,準確率可達9成5以上。 好發中老年人 據統計,國內約有3萬名以上帕金森氏症患者,常見好發於6、70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