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智齒不拔沒關係?有3%轉為囊腫 嚴重恐惡化成口腔癌

智齒不拔沒關係?有3 轉為囊腫 嚴重恐惡化成口腔癌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18歲的游同學因右下顎疼痛至牙醫診所就診,經X光檢查發現右下智齒因無法正常生長,有發炎情形。然而,拔除智齒後傷口持續悶痛並伴隨麻刺感,近2個月之久,這段期間持續接受消炎止痛治療仍未改善,最後被轉診至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顎面外科夏毅然主任將發炎組織取樣化驗,診斷發炎組織已轉變為口腔癌,且癌細胞涵蓋整個右下顎骨。夏主任考量游同學年紀尚輕,若直接進行手術將造成巨大傷疤而影響身心,決定由頸部下刀,翻開皮膚再切除癌變的下顎骨並截取小腿骨進行修補,術後並未在游同學的臉上留下任何疤痕,至今追蹤7年亦沒有復發跡象。


智齒有9成需被拔除 清潔不易恐引發各種問題


智齒又稱第3大臼齒,是門牙間隙向後算起的第8顆牙齒,生長狀況因人而異,通常會在16歲之後慢慢萌生,然而,夏毅然主任指出,有90%以上的智齒都需要被拔除。他說明,由於智齒生長在口腔最後方,又是最晚生成的牙齒,往往因生長空間不足,向前傾斜、無法正常萌發,這些長歪的智齒不具功能,且因位置的關係不易清潔,容易引發蛀牙、牙齦發炎、牙周病、蜂窩性組織炎等問題,甚至還會連帶危害周邊牙齒的健康機率高達81%以上,即便是沒有長歪的智齒,若無對應咬合的牙齒,也可能因過度萌發影響咬合,或是反覆刮傷周圍的口腔黏膜,長期下來容易造成癌變。為了避免這些情形,牙醫師通常會建議盡早將智齒拔除,以絕後患。


拔智齒最好在16到25歲 不拔雖不會蛀牙卻有3%轉變成囊腫


夏毅然主任建議,拔智齒的最佳年齡為16至25歲,因為這個時候的智齒萌發不久,牙根尚未發展成熟、齒槽骨質也較鬆軟,較容易被拔除;但拔完牙後腫痛難免,需按醫囑定時服用消炎止痛藥。另外,有些智齒因位置太接近神經,拔除過程不免傷及神經造成顏面麻痺,不過不影響外觀、說話及進食,一般約1至3年即可恢復,無須過度驚慌。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完全深埋在骨頭內的智齒,不會有蛀牙或發炎的風險,可暫時先不拔除,但仍有3%的機率可能轉變為囊腫,或是少部分會轉變成口腔癌,故即使沒有任何不適,也應定期接受影像學檢查。夏主任呼籲民眾,拔完智齒須持續觀察,若不適感持續2周以上未緩解,甚至越來越嚴重即需提高警覺,尋求進一步診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蔡英文總統預告制定《再生醫療三法》 盼加速產業發展
▸頭頸癌又稱「最短命癌症」 常見5大警訊有症狀速就醫

相關推薦

動態伸展動態伸展是以運動的速度、動力和肌肉用力去製造伸展。與靜態伸展不同的是,它不會在動作的終點保持一段時間。動態伸展與衝擊式動力伸展有很多相似之處,不同之處在於,它避免了反彈動作,而且有很多與具體項目相關的動作。手臂繞環、誇張的踢擊動作和徒手箭步蹲行進都屬於動態伸展。箭步蹲行進能夠對髖部屈肌進行...

閱讀詳情 »

超級組合:啞鈴側(前)平舉+槓鈴(啞鈴)肩上推舉 先拿一對平時能做12-15次/組側(前)平舉的啞鈴,但在這套計劃中只要求你拿這個重量做8-10次一組,因為這套計劃的訓練強度很大,所以要求盡量保持動作的準確性。訓練中保持肘部略微彎曲,每個側平舉或者前平舉一定要在最高點最起碼停頓2秒鐘再緩緩放下,繼...

閱讀詳情 »

  看到肌肉充血肥大,是每個熱愛健身、想要增肌人士最過癮的事情。但是幾乎每個增肌的健身者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肌肉的增長速度越變越慢,甚至停滯不前,如何解決?   1.改變訓練方法。 經常進行健美訓練的人士,訓練方法相對單一,主要是以器械訓練為主,雖然肌肉圍度和力量得到增長,...

閱讀詳情 »

      你的小腿是否依然拒絕改變?那就從不同的角度去轟炸它們吧。小腿經常被認為是人體上最難發展的肌肉群。但是它們仍然與其他肌肉一樣對抗阻訓練有所反應——你只需要從幾個角度並使用大重量來訓練它們,即可以收到明顯的效果。   &nbs...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